[发明专利]车高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5306.6 | 申请日: | 2017-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21516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3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涉悟;大桥秀树;德满淳;神田亮;汐崎裕和;中村友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G17/015 | 分类号: | B60G17/015;B60G17/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洋;王培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提供车高控制系统。课题在于:在车高控制系统中,抑制车高控制开始时的不希望的车高的变化。在本车高控制系统中,在流体给排装置连接有致动器侧通路,并且车高控制致动器经由车高控制阀连接于致动器侧通路。在车高控制的开始时,在致动器侧通路与气体给排装置连通后,车高控制阀被从关闭切换为打开。例如,在上升控制的开始时,使流体给排装置的容器与致动器侧通路连通,致动器侧通路的流体的压力变高。然后,在车高控制阀被从关闭切换为打开的情况下,流体难以被从车高控制致动器向致动器侧通路排出,能够抑制不希望的车高的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车高控制致动器中的流体的给排的控制来控制车高的车高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高控制系统包含:(1)容器22;(2)排气阀 34;(3)与容器22连接的通路L1以及设置于通路L1的电磁阀21;(4) 与排气阀34连接的通路L2以及设置于通路L2的电磁阀32;以及(5) 经由车高控制阀15~18连接于通路L1以及通路L2的空气弹簧装置11~14。在该车高控制系统中,在进行升高车高的上升控制的情况下,电磁阀21和车高控制阀15~18中的与控制对象轮对应的车高控制阀 (例如车高控制阀15)打开(专利文献1的图3的步骤216)。在进行降低车高的下降控制的情况下,排气阀34、电磁阀32以及车高控制阀15打开(专利文献1的图5的步骤402)。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706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车高控制系统中,抑制车高控制开始时的不希望的车高的变化。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车高控制系统中,在具备容器和压缩机的流体给排装置连接有致动器侧通路,并且车高控制致动器经由车高控制阀连接于致动器侧通路。而且,在车高控制的开始时,在使致动器侧通路与气体给排装置连通后,车高控制阀从关闭切换为打开。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高控制系统中,在进行上升控制的情况下,电磁阀21和车高控制阀15打开,因此,当通路L1的相比设置有电磁阀21的部分靠空气弹簧装置侧的部分的气体的压力即气体压力低于空气弹簧装置11的气体压力的情况下,气体被从空气弹簧装置11向通路L1排出,车高变低。另外,在进行下降控制的情况下,电磁阀32、34 和车高控制阀15打开,因此,当通路L2的相比设置有电磁阀32的部分靠空气弹簧装置侧的部分的气体压力高于空气弹簧装置11的气体压力的情况下,气体被从通路L2向空气弹簧装置11供给,车高变高。这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车高控制系统中,存在当车高控制的开始时产生不希望的车高变化的情况。
与此相对,在本车高控制系统中,在上升控制的开始时,在车高控制阀的关闭状态下,使致动器侧通路与流体给排装置的容器连通。由此,致动器侧通路的流体的压力即流体压力变高。结果,当随后车高控制阀从关闭切换为打开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流体难以被从车高控制致动器向致动器侧通路排出,能够抑制车高的降低。另外,在下降控制的开始时,使致动器侧通路与流体给排装置的压缩机的吸引侧部连通,并使压缩机工作。由此,致动器侧通路的流体压力降低。结果,当随后车高控制阀切换为打开的情况下,能够使得流体难以被从致动器侧通路向车高控制致动器供给,能够抑制车高的上升。如上所述,在本车高控制系统中,能够抑制车高控制开始时的不希望的车高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1所涉及的车高控制系统的回路图。
图2是示出上述车高控制系统的车高控制ECU的周边的示意图。
图3是示出在上述车高控制系统中进行上升控制的状态的图。
图4是示出在上述车高控制系统中进行下降控制的状态的图。
图5是示出在上述车高控制系统中进行上升开始时控制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在上述车高控制系统中进行下降开始时控制的状态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53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免充气抗扎胎不爆胎轮胎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连通平衡式液压车轮转向支撑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