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院导诊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6834.7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98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宋锐;张晓涛;高峰;孟超;王懂;辛晓琨;张其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1;A61B5/145;A61B5/00;G05D1/02;B25J9/16;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7221 | 代理人: | 张勇 |
地址: | 250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院 导诊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院导诊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平均一家三甲医院的日门诊总量约为6000人次,可想而知在这样过分拥挤的环境下是难以确保每位患者都得到精准到位的服务。
现在医院为了解决就诊流程、提高就诊的质量,设置了导诊人员,但是担任导诊工作的往往是护士、实习生,其医学专业度也相对较低,会出现导诊错误等情况,耽误就诊人员的就诊效率,浪费时间,甚至还会造成误诊等现象,甚至危及病患的生命。
急需一种能够辅助医院导诊的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医院导诊机器人,本发明通过智能导诊机器人远程医诊,医务人员分配也不会过分紧张,而且每位患者也能得到相对精准到位的服务,同时也节省了双方大量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分流、导诊,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医院导诊机器人,包括机器人本体和行走机构,机器人本体的底端设置行走机构,所述行走机构具备激光导航模块,承载机器人本体按照指定行走路线行走;
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壳体、控制器、无线通讯模块、超声波传感器、智能体感传感器和图像采集模块,其中:
所述超声波传感器设置于壳体外侧,检测机器人本体周围是否存在障碍物,以及距离目标位置的距离,并将其采集数据传输给控制器;
所述图像采集模块设置于壳体上,获取就诊病人的舌苔、面部图像数据,并将其传输给控制器;
所述智能体感传感器,获取就诊病人的体温、心率、血氧和血压信息,并传输给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接收图像采集模块和智能体感传感器的采集信息,并进行对应的编码后通过无线通讯模块传输给上位机,根据超声波传感器的数据,更新规划的行走路线。
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就诊室的医生可以远程查看病人的体温、心率、血氧和血压信息,同时查看病人的舌苔、脸色、面部表情等,提前进行判断,区分病人的就诊科室,同时,能够指示机器人带领病人到达相关科室,智能化的解决就诊、分诊难,病人对于医院区域不熟悉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扫描装置,用以扫描识别医诊卡、身份证等。这种设计可以使得病人自己挂号,若不清楚挂哪个科室可与远程医生咨询后挂号,无需等待。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麦克风阵列及语音系统,采集声音,采集的声音通过语音识别引擎,进行人机对话。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就诊室的医生可以远程知道病人的需要、病痛程度等,有助于解决就诊、导流时间,节约病患的排队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打印装置,用于打印检查报告和挂号单。这样的设计,使得在医生分局病人的需要、病痛程度等,提前指导挂号,有助于解决就诊、导流时间,节约病患的排队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人机交互模块,接收病人输入的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上还设置有读卡器。通过读卡器和人机交互模块的配合,读取银行卡的信息,可以完成就诊卡的挂号、充值,方便就诊,节约时间和流程。
进一步的,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具体包括显示模块、输入模块。所述输入模块可以为按键输入或触摸屏输入等。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器与电源系统连接,电源系统具有监控模块以监控电池的电量,当电池的电量低于预设电量时,上位机发出信号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机器人移动至设置的充电处自动充电。
进一步的,壳体外侧设有多个沿壳体周向均匀分布的超声波传感器,每个超声波传感器的输出均与下位机相连。可以检测机器人周围障碍物、测量目的地方位与距离,若前方有障碍物,则重新规划路径。
进一步的,所述行走机构为轮式行走机构,包括一底盘,底盘中部设有两个通过旋转轴连接的主动轮,底盘的四个角分别设有一个从动轮。
进一步的,所述机器人本体还设有RGBD摄像机,用于检测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环境图像,并将结果发送至激光雷达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采用创建地图方式驱动机器人行走,激光雷达可以在室内绘制地图,用于机器自身以及对周边物体的定位,实现了机器人路径规划以及避障的功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有助于医生进行远程分析病情,科学分诊,短时间内内就可以完成精确的导诊建议,解决了病患的就诊等待时间,提高了分流的效率和准确率;
(2)一个医生可以在后台操作多台机器人,节省了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了医院服务效率与智能化水平,提升医院的形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大学,未经山东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8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柔性可延展衬底的血氧传感器
- 下一篇:一种经腹测小鼠肺动脉压力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