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掺杂二氧化锰的非金属电极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6823.9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52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赵刚;王志杰;王好军;韦成业;吴昱达;张光丽;刘爽;刘旭雄;喻淑琴;杨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C01B32/168;B82Y3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二氧化锰 非金属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金属电极的制备工艺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掺杂二氧化锰的非金属电极的制备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具有优异的电学、力学、热学和化学特性,在很多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随着碳纳米管管壁中石墨环排列的螺旋性和管径变化,碳纳米管会呈现金属性或半导体性。金属性碳纳米管,尤其是多壁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电流承载能力、良好的导电、传热等性能,就目前而言,多壁碳纳米管的应用主要是与一些复合材料的合成以及制备,绝大多数属于医学、材料化学领域,还有一些用做吸附剂、传感器等,其中不乏有放射性和毒素等,一直都是学术界和工业界的热点。然而,在机械行业,一些柔性系统无法应用上述方法制备的电极,上述方法制备的电极绝大多数都是刚性的电极,无法参与到一些特定的柔性系统中。
本发明通过超声震荡工艺使二氧化锰颗粒吸附在多壁碳纳米管上,由于二氧化锰本身是优良的储能材料,有利于电子在电极膜中的储存,能提高电极膜的比电容,提高电极膜容纳电子的能力,为电驱动器提供较高的电场,提高电致动膜中离子的迁移速率以及迁移量,这也有利于电子和电致动膜中的离子交换,提高电驱动器的应变和相应速率,随着电致动膜中离子迁移量的再粘结面对的积累量的增加,电驱动器的输出力也随之增加,进而提高电驱动器的输出力密度。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得到的电极膜具有很高的韧性及强度,制作方法及操作过程简单,实验成本低廉,制备全过程绿色环保、无毒、无污染,对实验人员没有伤害。在仿生学、柔性机械等领域可以代替传统的复杂的机械结构,轻巧、灵便的特点使其可以简化机械系统,避免复杂的安装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掺杂二氧化锰的非金属电极膜的制备方法。
上述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包括如下步骤;
将一定量的浓度为2%的醋酸、浓度为3%的乳酸以及壳聚糖放入烧杯中,置于磁力搅拌器的水浴烧杯中加热搅拌,充分溶解后量取一定量分散好的MWNCT水分散液倒入烧杯中,继续加热搅拌至充分混合,将此混合溶液置于超声波细胞分散仪中进行分散,使得二氧化锰与多壁碳纳米管进行充分的混合震荡吸附,然后均匀流延到玻璃模具中,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震荡脱泡,再通过干燥箱干燥处理得到非金属电极:
(1)多壁碳纳米管的二次分散:将多壁碳纳米管水分散液置于隔音箱升降台中间,选择Φ12型号的变幅杆,调节控制升降台升降的按钮,使变幅杆末端深入液面12mm-20mm,开启电源,设置工作时间为5min,超声时间为2s,间隔时间为1s,保护温度为60℃,关闭隔音箱,开启On按钮开始分散;共重复3-5次,每次分散中间将MNCT散热10min,得到均匀的多壁碳纳米管二次分散液;
(2)壳聚糖溶液的制备:取5ml浓度为2%的醋酸、5ml浓度为3%的乳酸以及0.1g壳聚糖放在烧杯中,水浴加热搅拌,加热温度为50-70℃,直至充分溶解;
(3)量取20ml质量分数为10%的多壁碳纳米管水分散液置于200ml的烧杯中,加入80ml蒸馏水将其质量分数稀释成2%。称取0.2g二氧化锰倒入上述烧杯中并将其置于超声波细胞分散仪中,与步骤(1)相同进行分散,制备出二氧化锰/多壁碳纳米管比例为0.1的混合溶液;
(4)取10ml步骤(3)获得的溶液加入步骤(2)获得的壳聚糖溶液中,水浴加热搅拌,温度为50-70℃,充分混合后均匀流延到玻璃模具中,放入超声波清洗机中震荡脱泡,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干燥4-6h,其中干燥温度为80℃,真空度为零。
通过以上实验方案可以看出,本发明主要拥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中的壳聚糖(chitosan)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在特定的条件下,壳聚糖能发生水解、烷基化、酰基化、羧甲基化、磺化、硝化、卤化、氧化、还原、缩合和络合等化学反应,可生成各种具有不同性能的壳聚糖衍生物。壳聚糖分子中带有游离的氨基,在酸性溶液中易成盐,呈阳离子性质。壳聚糖随其分子中含氨基数量的增多,其氨基特性越显著,具有许多生物学特性及加工特性。这种天然高分子的生物官能性和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安全性、微生物降解性等优良性能被各行各业广泛关注,成为了医药、食品、化工、化妆品、水处理、金属提取及回收、生化和生物医学工程等诸多领域的宠儿,是目前各大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8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