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掺杂荧光碳点的脉冲电位制备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3393.7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40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苏招红;宋东成;魏茉丽;赵艳;周文新;何佳兴;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B1/00 | 分类号: | C25B1/00;C09K11/65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李宇 |
地址: | 41012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荧光 脉冲 电位 制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氮掺杂荧光碳点的脉冲电位制备法,其包括:以有机物1和有机物2的组合物作为碳源,以水和所述组合物超声配置成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有机物1是乙醇、柠檬酸、抗坏血酸中的一种,有机物2是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中的一种,有机物1、有机物2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0~50:1:120~20,采用两电极系统,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均为铂片电极,设置脉冲电位法参数碳化电解液1‑4小时,得反应溶液;反应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清液调节其pH为中性,并离心处理,旋转蒸发浓缩,得浓缩液;浓缩液在去离子水中透析处理后得氮掺杂荧光碳点的水溶液。本发明方法简单,且得到的荧光碳点荧光产率高、水溶性好、稳定性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碳纳米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氮掺杂荧光碳点的脉冲电位制备法。
背景技术
荧光碳点是一种具有类似量子点光致发光性能的新型碳纳米材料。荧光碳点自2004年被合成和发现以来,由于其优异的发光性,低毒性、生物兼容性和价格较低廉,使得它迅速成为荧光材料里头的明星材料。可应用于化学/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光热诊疗、发光器件的发光材料、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光电储能等领域,其极具取代有毒重金属类量子点的潜力。荧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可大致分为碳纳米点钝化法、top to down法和bottom toup法三种方法。top to down法采用的合成方法包括放电法、激光烧蚀法、等离子体辐射法、电化学法、化学氧化法等;bottom to up法采用的合成方法包括燃烧法、水热法、电化学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化学氧化法、热解法等。但是目前这些方法大部分都存在成本较高、操作较复杂、产品纯化处理复杂、量子产率低、产品稳定性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推广。
近年来,在荧光碳点制备方法学方面,电化学法由于其操作简单且绿色环保,使得其迅速成为荧光碳点合成研究的热点。目前电化学法制备荧光碳点均采用传统的恒电位电解氧化法,采用的碳源主要有碳电极(专利申请号CN200810197695.1);碳纤维(专利申请号CN201110356592.7);低碳原子数醇类(专利申请号CN201310376500.0和CN201310378455.2);低碳原子数酮类(专利申请号CN201310376464.8)等。但上述电化学法制备荧光碳点均采用传统的恒电位电解氧化法,且所需的电位较高(达10-30V,甚至更高电位),得到的荧光碳点荧光产率较低,成本较高。综上,采用较低电位、低成本、简便制备荧光碳点的新型电化学法尚缺乏。
发明内容
为了简化荧光碳点制备方法,提高产物荧光产率,降低合成成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氮掺杂荧光碳点的脉冲电位制备法。该方法操作简单,采用的脉冲电位较低(10V以下),产物荧光产率较高。
本发明一种氮掺杂荧光碳点的脉冲电位制备法,其包括下列步骤:
以有机物1和有机物2的组合物作为碳源,以水和所述组合物超声配置成的混合液作为电解液,其中,有机物1是乙醇、柠檬酸、抗坏血酸中的任意一种,所述有机物2是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中的任意一种,有机物1、有机物2和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00~50:1:120~20,用电化学工作站控制电位,采用两电极系统,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均为铂片电极,设置脉冲电位法参数,采用脉冲电位法碳化电解液1-4小时,得反应溶液;
反应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取上清液调节其pH为中性,并离心处理,旋转蒸发浓缩,得浓缩液;
浓缩液在去离子水中透析处理后得氮掺杂荧光碳点的水溶液。
所述脉冲电位法参数设置为:高电位5V~9V,低电位3V~5V,脉冲宽度为5s~20s,循环次数为200~1000次。
所述电化学工作站为CHI760E电化学工作站。
所述离心处理的离心转速设置为5000~10000r/min,离心时间为5~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农业大学,未经湖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3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焊接辅助工装
- 下一篇:一种制备石墨烯的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