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1356.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6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李伟英;吴璇;向嫄;翁伟鹏;李丽红;徐庶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林君如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絮凝 金属膜 过滤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原水罐(14)、原水泵(18)、过滤罐(21)、气泵(22)、产水罐(24)、反冲洗水泵(23),其中,所述的原水罐(14)顺次连接原水泵(18)、过滤罐(21)、产水罐(24),并组成过滤管路,所述的气泵(22)还连接过滤罐(21),并组成气洗管路,所述的产水罐(24)的底部还引出管道顺次连接反冲洗水泵(23)、过滤罐(21),并组成水反冲洗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罐(14)内设有搅拌器(16),在原水罐(14)上方还设有混凝药剂加药箱;
所述的过滤罐(21)内设有可开启的过滤腔,在过滤腔内放置有金属膜滤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管路中,原水泵(18)连接过滤罐(21)底部,再经过滤罐(21)顶部连接至产水罐(24),并使得原水过滤时,原水从金属膜滤芯外部经终端过滤至金属膜滤芯内部,再流至产水罐(24);
所述的气洗管路或反冲洗水管路中,所述的气泵(22)或反冲洗水泵(23)连接过滤罐(21)顶部,再经过滤罐(21)底部连接气洗管路末端或反冲洗水管路末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泵(18)和反冲洗水泵(23)均为增压泵,在原水泵(18)和反冲洗水泵(23)分别连接过滤罐(21)的管路上均设有一个流量传感器(17)和一个压力传感器(19),所述的气泵(22)与过滤罐(21)之间的管路上也设有一个压力传感器(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沿原水流动方向,所述的原水泵(18)与过滤罐(21)之间的过滤管路在流量传感器(17)和压力传感器(19)的后方设有阀门c(3);
沿气洗方向,所述的气泵(22)与过滤罐(21)之间管路依次设有阀门h(8)和阀门g(7),在过滤罐(21)和阀门g(7)之间设有所述的一个压力传感器(19);
沿反冲洗水流动方向,所述的反冲洗水泵(23)接入所述阀门g(7)和阀门h(8)之间管路上,并在所述反冲洗水泵(23)的端部处依次设有所述的一个流量传感器(17)和一个压力传感器(1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洗管路中,在所述过滤罐(21)后方的管路上还设有阀门e(5),在阀门e(5)与过滤罐(21)之间管路还引出第二取样管路(26),该第二取样管路(26)上设有阀门d(4)。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水罐(14)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取样管路(20),该第一取样管路(20)上设有阀门l(12);
在过滤罐(21)和产水罐(24)之间的过滤管路上还侧向引出第三取样管路,该第三取样管路上设有阀门i(9)。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产水罐(24)的上部还设有溢流口(25),该溢流口(25)还通过管道连接外部排水管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絮凝-金属膜过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洗管路的末端还连接外部排水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同济大学;吴江华衍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35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