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5327.5 | 申请日: | 2017-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545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张保国;张海华;李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顺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B01D53/84;C12R1/07;C12R1/645;C12R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石其飞 |
地址: | 344100 江西省抚***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除臭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生物除臭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复合物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物微生物除臭剂为一种微生物发酵液,采用解淀粉芽孢杆菌CGMCC No.12917、胶红酵母CGMCC No.2.4008、粪肠球菌CGMCC No.1.2024和巴氏醋杆菌CGMCC No.1.2830为菌种,以纯种扩大培养、混菌液体发酵培养,最后得到处于休眠状态活菌的微生物除臭剂,其微生物菌种总菌数不少于3.0×1010cfu/mL。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除臭剂除臭效果好、应用范围广,所提供的混菌发酵工艺制备方法简单,缩短了生产周期短、提高了生产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有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除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恶臭是指一切刺激嗅觉器官引起人们不愉快及损害生活环境的气体物质,它是大气污染的一种形式。恶臭已成为当今世界七种典型公害中的一种并且已引起世界各国和人们的广泛关注。恶臭气体的种类主要有H2S、SO2、硫醇、氨、胺类、卤代烃等。恶臭气体主要来源有生活源与工业源。生活源是指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恶臭,如家用卫生间、公厕、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工业源是指工业生产中产生的恶臭,如造纸厂、化工厂、制药厂、农药厂、养殖厂、屠宰场、畜牧场污水处理厂等。不同的恶臭气体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对恶臭气体的治理。
目前除臭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物理除臭、化学除臭和生物除臭三方面,生物除臭以除臭效率高、无二次污染、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成为目前治理恶臭环境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申请号为201310442504.4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生产除臭微生物制剂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将嗜热链球菌、恶臭假单胞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短小芽抱杆菌和屎肠球菌进行发酵,然后冷冻干燥,按比例混合后制成除臭剂,可消除不同环境中的恶臭气体。但是由于该生物除臭剂需要将五种不同微生物单独分别发酵后再混合制备而成,因此生产过程复杂,增加了生物除臭剂的生产成本。申请号为01129774.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生物除臭剂仅由酵母菌属中的产朊酵母和小椭圆酵母两种酵母混合发酵制备而成,因此限制了该生物除臭剂的应用范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利用从江西抚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土壤中分离选育而得到的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提供一种除臭效果好、应用范围广、生产成本低的复合微生物除臭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发明目的。
一种复合微生物除臭剂,为微生物发酵液,所述的微生物由解淀粉芽孢杆菌、胶红酵母、粪肠球菌和巴氏醋杆菌组合而成的混合菌;混合菌的活菌总数不少于3.0×1010cfu/mL。
所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从江西抚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的土壤中分离选育而得,菌株号为SQ-001,菌株SQ-001已于2016年8月30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楼,邮编100101,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917。
所述的胶红酵母(Rhodotorula mucilaginosa),来源并购买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胶红酵母菌的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2.4008。
所述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来源并购买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粪肠球菌的菌株保藏编号为CGMCC No.1.20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顺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顺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53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株施氏假单胞菌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种摄像模组的故障检测方法、装置及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