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环黄芪醇在制备抑制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05881.7 | 申请日: | 2017-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98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祁荣;王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1/58 | 分类号: | A61K31/58;A61P35/00;A61P9/00;A61P39/00;A61P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何叶喧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芪 制备 抑制 主动脉瘤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黄芪醇在制备抑制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黄芪醇的应用,为如下(a1)和/或(a2):(a1)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产品;(a2)预防和/或治疗腹主动脉瘤。本发明还保护一种预防和/或治疗腹主动脉瘤的药物,其活性成分为环黄芪醇。本发明提供的抑制腹主动脉瘤的药物安全低毒,药理作用较强;其原料来源广泛、价廉,可由药材黄芪提取物黄芪甲苷水解得到;治备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得率高;且疗效确切。本发明为预防、诊断、检测、保护、治疗和研究腹主动脉瘤疾病提供了一种新的药物来源,且容易推广应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黄芪醇在制备抑制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严重的进展性退行性疾病,表现为腹主动脉的扩张,伴随着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慢性炎症的发生。AAA在65岁以上的老年男性中发病率高达8%,其中男性略高于女性,在我国是第13位的死亡原因。吸烟、高龄和动脉粥样硬化已经被证实是诱发AAA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大多数AAA患者除了偶尔的腹痛外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现时瘤体即已破裂,破裂后死亡率高达80%,对人体健康和生命有严重危害。
在临床上,当腹主动脉直径超过正常直径的50%或腹主动脉直径>3.0cm时,即认为发生了AAA。当瘤体直径>5.5cm时为大型AAA,瘤体直径在3.0-5.5cm之间为小型AAA。目前临床上对于AAA的治疗取决于其直径,直径>5.5cm时,采取手术治疗,而这类大型的AAA只占10%左右。大多数的AAA属于小型AAA,临床推荐进行常规B超监测。然而,这类小型AAA以每年4mm的速度不断扩张,最终会在3-5年内达到5cm左右,甚至会发生破裂,引起患者死亡,所以小型AAA的治疗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寻找抑制小型AAA扩张的有效药物,对减小患者发生破裂的风险和降低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研究表明,AAA的发病与动脉壁的慢性透壁性炎症、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以及平滑肌细胞的减少和凋亡有关。其中,炎症的发生被认为是AAA发生和发展的始动因素,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在动脉壁浸润和活化,继而分泌大量促炎细胞因子,加重动脉壁的炎症反应。此外,巨噬细胞还会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降解动脉壁的细胞外基质,降低动脉壁的弹性。同时炎症会引起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凋亡,凋亡的平滑肌细胞会分泌促炎细胞因子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等,引发炎症的级联反应,进一步募集炎症细胞的浸润和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分泌。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造成动脉壁细胞外基质的进行性降解。此外,氧化应激与炎症相互协同加剧AAA的发生和发展。
从AAA的发病机制来看,药物治疗的靶点主要集中在抗炎、抗氧化和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等方面。近年来临床用于治疗AAA的药物主要包括以辛伐他汀为代表的他汀类,血管紧缩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等降压药,以强力霉素为代表的抗菌素等。但是,有研究报道这些药物有疗效不确切或具有一定毒副作用等问题。因此,目前对于小型腹主动脉瘤的预防与治疗还缺乏有效的临床药物,开发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的新药,将对腹主动脉瘤的预防与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环黄芪醇(cycloastragenol,CAG)是黄芪甲苷的活性苷元,研究表明,环黄芪醇具有广泛的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内质网应激、抗衰老、抗病毒和抗高血脂等方面的作用。目前没有关于环黄芪醇抗AAA活性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黄芪醇在制备抑制腹主动脉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环黄芪醇的应用,为如下(a1)和/或(a2):
(a1)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产品;
(a2)预防和/或治疗腹主动脉瘤。
本发明还保护环黄芪醇的应用,为如下(b1)-(b12)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未经北京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5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