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贴标质量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00312.3 | 申请日: | 2017-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13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颖;庄葛巍;陈海宾;张洪红;张静月;项旭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K9/3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叶敏华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质量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贴标质量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贴标,是将成卷的不干胶纸标签(纸质或金属箔)粘贴在PCB、产品或规定包装上,目前常通过贴标机来实现。贴标机是现代包装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目前我国生产贴标机的种类正在逐步增加,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已从手动、半自动贴标的落后局面,转向自动化高速贴标机占据广大市场的格局。随着贴标机的广泛应用,贴标机贴标的准确度检测便越发重要,现有的贴标检测多是通过人工进行,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工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
专利CN104118609A提供了一种贴标质量检测方法和装置,通过对贴标的图像采集、灰度化处理和灰度特征提取匹配等一系列流程实现贴标质量的检测,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对所有采集到的图像都进行灰度特征提取和匹配,所耗时间长,而且对未成功贴标的也需要进行特征匹配,造成了时间上和工作量上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贴标质量的检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贴标质量的检测方法,用于对自动粘贴的标签进行合格检测,所述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对自动粘贴的标签进行图像采集;
2)对步骤1)采集到的图像进行初始化处理;
3)对步骤2)中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存在检测,判断标签是否存在,若是则进入步骤4),若否则标签不合格;
4)对步骤2)中处理后的图像进行字符检测,判断图像中的字符是否与标签的规定字符一致,若是则表明标签合格,若否则表明标签不合格。
所述步骤2)具体为:
21)对步骤1)采集到的图像进行灰度化处理;
22)对步骤21)中灰度化处理后的图像进行旋转校正。
所述灰度化处理具体为:通过线性变换提取步骤1)中采集到的图像的单一红色分量。
所述旋转校正具体为:
其中,(x0,y0)为未旋转时图像内其中一点的坐标,(x1,y1)为旋转后图像内对应点的坐标,(a,b)为旋转时图像的中心坐标,(c,d)为旋转后图像的中心坐标,θ为图像的旋转角度。
所述步骤3)具体为:
31)对步骤2)中处理后的图像进行ROI区域选择;
32)通过固定阈值法在ROI区域内查找随机或无定型对象;
33)根据标签的面积、宽度和高度设定限制框,将步骤32)中查找到的结果通过限制框进行过滤;
34)判断步骤33)中的过滤是否成功,若是则表明标签存在,进入步骤4),若否则表明标签不存在,即标签不合格。
所述步骤4)具体为:
41)对步骤2)中处理后的图像进行ROI区域选择;
42)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比较参数;
43)在ROI区域内读取图像中的字符,根据步骤2)中设定的比较参数,与字符库中的字符进行比较匹配;
44)判断匹配是否成功,若是则表明标签合格,若否则表明标签不合格。
所述比较参数包括最小匹配分数和字符百分比尺寸。
所述方法还包括对检测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所述可视化展示包括通过显示界面报错和通过蜂鸣器发送报错信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对标签进行字符检测之前先进行存在验证,对于未成功贴标的产品,免去了特征匹配的过程,大大减小了计算量,提升了检测速度和效率,节省了检测的计算成本。
(2)对采集到的标签图像进行初始化处理时,除了进行灰度化处理以外还进行了旋转校正,这是由于当自动贴标机在粘贴标签时,常因托盘机械定位偏差或标签纸安装位置偏移等原因导致粘贴的标签发生旋转或偏移,通过旋转校正可以避免这种旋转偏移所带来的的识别不准确,提高检测精度。
(3)对于标签进行存在检测时,只需将在ROI区域内查找到的对象通过限制框进行过滤即可实现检测,检测方法简单,耗时短且便于实现。
(4)对标签进行字符检测时,首先需要设定包括最小匹配分数和字符百分比尺寸在内的比较参数,这样可以避免由于字符的大小不一而带来的误减率提升,提升检测的精确程度。
(5)对检测结果通过显示界面和蜂鸣器两个方面进行可视化展示,展示结果简单直观,便于工作人员发现,提升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003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