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气囊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84650.2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06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林建宝;张秀平;林建铃 | 申请(专利权)人: | 蚌埠市建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7 | 分类号: | B60R21/20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3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气囊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全气囊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代步工具,随着汽车数量的大量增长,汽车厂家就越来越注重汽车本身的安全性,现在的汽车基本上都配备了安全气囊的保护装置,当汽车发生碰撞的时候,通过气囊能够对驾驶人进行保护,但是如果是体积较大的车辆与紧凑型车辆发生碰撞,由于紧凑型车辆内的驾驶人头顶部没有充分的安全保护措施,这样就会对紧凑型车辆内的驾驶员造成极大的伤害,后果不敢设想;另外,由于气囊打开需要气体发生器瞬间进行工作,因此气囊打开需要一定的反应时间,若气囊打开的时间不合适,很容易对乘员造成伤害。
随着人均车辆占有率的日益提高,道路交通事故也急剧增加,虽然现在的汽车安装了大量的安全气囊,但是这些安全气囊大多安装在前排座椅周围,但是在遇到较为强烈的碰撞时,由于安全气囊为一体化设计,所以只能够对人体的重要部位进行保护;另外,对于后排乘客来说,由于空间较大所以乘坐姿势比较自由,一旦出现交通事故,由于自身没有完全处于安全气囊保护范围内,这样就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大部分厂家忽视了后排乘客的安全,安全气囊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最重要的是对头部进行保护,如果对后排乘客头部进行保护厂家就需要在前排座椅的背面安装气囊装置,但是如果在前排座椅的背面安装气囊装置,这样就会造成前排座椅的体积增大,影响后排乘客的腿部空间,而且这样也造成前排座椅的造价大幅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在汽车碰撞时,与车内安全气囊一起快速展开保护车内人员安全的一种安全气囊架装置,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安全气囊架装置,包括座椅本体,所述座椅本体包括底座和靠背,所述靠背连接底座,所述靠背的两侧设置有左凹槽和右凹槽,所述左凹槽和右凹槽分别安装有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所述左固定架和右固定架的顶部分别设置有左顶管和右顶管,所述左顶管和右顶管通过前顶管连接,所述椅背的顶部安装有安全罩,所述的安全罩与左顶管、右顶管和前顶管连接,所述左顶管、右顶管、前顶管和安全罩内安装有气囊组件,所述气囊组件与汽车内部的电子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罩包括第一安全罩和第二安全罩,所述第一安全罩连接第二安全罩,所述第二安全罩与第一安全罩之间设置有夹层,所述夹层与气囊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气囊组件包括气囊和气体发生器,所述的气囊连接气体发生器,所述气体发生器与电子控制器连接;或所述电子控制器与电源和安全气囊传感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全罩和第二安全罩由橡胶或乳胶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安装有头枕,所述的头枕通过松紧带与靠背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靠背的内部设置有夹层,所述的夹层安装有弹片,所述的弹片包裹有一层橡胶。
进一步的,所述左顶管、右顶管和前顶管为钢制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头枕和弹片,能够提高人员的舒适度,以及在汽车碰撞时,具有缓冲的效果,保护人员的后背。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罩里面的气囊开启时,使安全罩迅速鼓起,形成弹性气垫,保护人体的头部。
进一步的,所述左顶管、右顶管和前顶管里面的气囊开启时,向下迅速展开,在人员的左右两侧以及前方形成弹性气垫,保护人员的左右两侧以及胸部。
进一步的,当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发生碰撞事故时,首先由安全气囊传感器接收撞击信号,只要达到规定的强度,传感器即产生动作并向电子控制器发出信号;电子控制器接收到信号后,与其原存储信号进行比较,如果达到气囊展开条件,则由驱动电路向气体发生器送去起动信号;气体发生器接到信号后引燃气体发生剂,产生大量气体,经过滤并冷却后进入气囊,使气囊在极短的时间内突破衬垫迅速展开,在座椅的上方、左右两侧以及前方形成弹性气垫,并及时泄漏、收缩,吸收冲击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人体头部、左右两侧以及胸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设计新颖,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与汽车内的安全气囊一起快速有效的保护座椅上的人员安全,使之免于伤害或减轻伤害的程度,进而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蚌埠市建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蚌埠市建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46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手电筒
- 下一篇:LED模组均光安全罩及LED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