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可移动的前板的制冷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83175.7 | 申请日: | 2017-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00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B·奥斯贝;G·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47/02 | 分类号: | E05B47/02;E05B65/46;E05B63/14;E05B65/52;E05B63/04;E05C1/06;G07C9/00;F25D23/02;F25D29/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家新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移动 制冷 器具 | ||
一种制冷器具的本体(4)能够在其上部部分通过至少一个门(1,2)关闭,并在其下部部分接收抽屉(6)。所述抽屉(6)能够通过闩锁部件(19)锁定在关闭位置,所述闩锁部件接合到用于支撑门(2)的适配部件(13)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器具,尤其是橱柜型制冷器具,比如组合式冷藏/冷冻柜,其中,可移动的前板(例如拉出式抽屉)关闭器具的下部部分。这种类型的制冷器具从EP2113621A1中已知。
背景技术
为了将抽屉固定在其关闭位置,该已知的器具具有突出超过本体前面的固定元件,其中,通过弹簧隔开的两个闩锁部件以可枢转的方式被保持。抽屉的互配的固定元件包括两个销,这两个销从抽屉的上边缘抬起并且在抽屉的关闭位置卡合闩锁部件。当抽屉被拉出且当它被推回关闭位置时,销使闩锁部件抵抗弹簧的力而彼此压靠。这意味着抽屉被固定在关闭位置,但不能防止擅自的接近。此外,突出超过抽屉的上边缘和本体前面的固定元件在使用期间具有破坏性,因为用户的衣物物件可能卡在它们上。
用于制冷器具的门的锁定系统已经在多种场合下提出,比如在DE29504813U1或US2008/0066506A1中。这些也使得突出部悬置在本体的前面上,以便接合到其上的闩锁中或固定在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具有抽屉的制冷器具,其能够锁定抽屉,而不需要对制冷器具的使用造成阻碍的显著突起。
该目的是通过一种具有本体的制冷器具来实现,所述本体能够在上部部分通过至少一个门关闭,并在下部部分通过可移动的前板关闭,其中,所述前板能够通过闩锁部件锁定在关闭位置,所述闩锁部件接合到用于支撑门的适配部件中。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适配部件也突出超过本体的前面,而当适配部件支撑门时,适配部件几乎完全地被门隐藏,从而极不显眼。另外,没有可能使用户的衣物缠绕到适配部件上。
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前板是抽屉的一部分,所述抽屉被接收在本体的下部部分中,从而使得所述抽屉能够被拉出。
然而,前板也可是门扇。
为了保证门扇的有效锁定,门扇的轴线和适配部件优选彼此远远地间隔开,布置在本体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闩锁部件优选是电驱动的。
闩锁部件应能够通过低电压区的供电电压来驱动。一方面,可简单地集成到前板的小型驱动器可用于该电压范围;另一方面,如果供电电压充分低,从而用户自身在与传导供电电压的表面产生直接接触的情况下不会有危险,为防止湿气透入闩锁部件的驱动器而采取的简单、低成本的措施就足以。
闩锁部件应通过永磁体保持在接合到适配部件中的位置和/或缩回到前板中的位置;于是,供电电压的施加可限于闩锁部件移动所经历的短时段。这使得闩锁部件驱动器的能量消耗最小化。此外,即使当湿气到达承载电压的表面时,通过电解腐蚀产生损伤的风险也低。
如以上已经提到的,如果适配部件突出超过本体的前面,前板在关闭位置就可抵靠前面。
在前板之上,两个门优选铰接在本体的相对的侧壁上。因此,在具有门扇的实施例的情况下,门中的一个可与门扇绕着同一轴线枢转,且闩锁部件可接合到另一门的适配部件中。
在具有抽屉的实施例中,两个闩锁部件可布置在前板上,以便接合到两个门的适配部件中。因而可在用户试图无视锁定而将抽屉拉出时防止抽屉的倾斜。
闩锁部件可方便地通过传感器来控制,所述传感器对到达前板的关闭位置作出响应。
传感器可与控制单元相互作用,控制单元配置成:当传感器指示到达前板的关闭位置时,使闩锁部件到达接合到适配部件中的位置,从而在用户使前板到达其抵靠本体的终端止动位时自动地锁定前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未经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83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