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64827.2 | 申请日: | 2017-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96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坤;丛津功;王若刚;李新玲;乔馨;张紫茵;于峰;刘源;李黎明;刘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38 | 分类号: | C22C38/38;C22C38/22;C22C38/32;C22C38/02;C22C38/04;C21D8/02 |
代理公司: | 鞍山华惠专利事务所 21213 | 代理人: | 赵长芳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合金结构 热轧钢板 航空用 缓冷坑 缓冷 开轧 终轧 标准要求 钢锭表面 钢锭开坯 钢坯加热 力学性能 纵向裂纹 延伸率 初轧 钢锭 夹渣 结疤 精轧 控冷 粘模 加热 钢板 浇水 生产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化学成分为:C:0.10~0.20%、Si:0.15~0.35%、Mn:1.5~2.0%、Cr:0.80~1.40%、Mo:0.3~0.7%、B:0.001~0.003%、P≤0.010%、S≤0.002%。钢锭表面不应有横、纵向裂纹、夹渣、结疤、粘模缺陷;钢中A、B、C、D类夹杂物满足:A+B+C+D≤4.0要求。控制钢锭加热温度、初轧开轧温度及终轧温度。钢锭开坯后入缓冷坑缓冷。控制钢坯加热温度、精轧开轧温度及终轧温度,钢板厚度≥20mm控冷浇水,入缓冷坑缓冷。本发明生产的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其平均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110MPa,延伸率24.3%。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冶金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航空产业,高强度航空用合金结构钢使用范围逐步扩大,使用量稳定增长,作为高附加值钢铁产品,高强度航空用合金结构钢逐渐成为各钢企重点研制、生产的品种。该钢种为低合金高强度贝氏体钢,对于低倍组织和夹杂物控制具有很高要求,同时要求热轧态钢板需达到1000Mpa级别以上的超高强度,并具备很高的淬透性,良好的冲压性能和较低的焊接裂纹敏感性。因此该钢种与普通合金结构钢在成分设计和生产工艺上存在很大差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的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为此,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其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10~0.20%、Si:0.15~0.35%、Mn:1.5~2.0%、Cr:0.80~1.40%、Mo:0.3~0.7%、B:0.001~0.003%、P≤0.010%、S≤0.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一种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的生产方法,其生产工艺流程为:铸钢扁钢锭→钢锭开坯→入缓冷坑缓冷→钢坯修磨→轧制→入缓冷坑缓冷→检验→交库;其具体方法为:
(1)钢锭表面不应有横、纵向裂纹、夹渣、结疤、粘模缺陷,上述缺陷允许清理,其清理深度单面不超过40mm,对应面同一位置清理深度总和不超过60mm,清理位置宽深比大于6:1。
(2)钢中A、B、C、D类夹杂物满足:A≤1.0、B≤1.5、C≤1.0、D≤1.5,A+B+C+D≤4.0要求。
(3)钢锭加热温度1250~1300℃;初轧开轧温度不低于1200℃,初轧终轧温度950℃~1000℃。
(4)钢锭开坯后入缓冷坑缓冷,入坑缓冷温度≥350℃,时间≥48h。
(5)钢坯加热温度为1200℃±30℃,出炉钢坯必须经高压水除鳞;精轧开轧温度不低于1100℃,精轧终轧温度900~1000℃,钢板厚度≥20mm控冷浇水,返红温度700℃±30℃。
(6)钢板厚度≥20mm入缓冷坑缓冷,入坑缓冷温度≥300℃,时间≥20h。
(7)钢板外观尺寸符合GB/T 709-1988的规定,低倍组织检验按GB/T 226规定进行,按GB/T 1979规定中0级执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生产的航空用合金结构热轧钢板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其平均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110MPa,延伸率24.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2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见表1。
表1实施例1、2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648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