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众包轨迹的室内转角地标的匹配及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38193.3 | 申请日: | 2017-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5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邦;孙宇辰;王忠思;刘文予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W4/021;H04W4/029;H04W4/33;G06K9/62;H04W64/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赵伟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轨迹 室内 转角 标的 匹配 识别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众包轨迹的室内转角地标匹配及识别方法,包括:获取室内布局图的地标二维坐标信息;在目标区域设置N个信号源、使得用户终端可以采集到至少一个信号源的信号;采集已标注与未标注的轨迹,划分为轨迹窗口;从已标注的轨迹窗口提取针对性的特征,训练姿态组识别分类器与转角识别分类器;利用已训练的分类器对未标注的轨迹窗口进行转角地标的识别,提取其中的正类窗口的RSS数据;利用多维尺度分析算法降维到多种维度,分别进行聚类与匹配;采用投票算法,根据多种维度下的聚类匹配结果,使有效采样值对应到某转角,无效采样值被过滤;根据匹配结果生成转角地标指纹;本发明相对现有转角地标识别方法提高了识别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通信与无线网络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基于众包轨迹的室内转角地标的匹配及识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基于位置信息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室外环境可以提供可靠的定位服务,但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中卫星信号的视距传播导致其表现不佳。现有的室内定位技术RSS定位技术包括基于测距的定位与基于指纹的定位;前者通过RSS根据传播模型计算目标到信号源的距离实现定位,该方法在复杂室内环境下性能不佳;后者通过在不同地理位置测到的RSS向量作为对应位置的指纹,收集大量指纹构成指纹数据库,将实时采集到的指纹与数据库中的指纹进行比较来实现定位,这种方案需要专业人员采集大量的指纹,并且室内无线电环境具有动态性以致于采集到的指纹过时,例如,开关门、人群走动、室内布局变化、无线接入点位置变化等因素均会造成RSS较为剧烈的变化。
群智众包的指纹采集技术为解决现场勘测人力成本高与指纹更新难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将离线阶段的指纹采集工作转移到大量的普通用户上从而减少工作量,具体地,采集用户携带终端设备所经过的轨迹上的传感器与Wi-Fi测量数据作为众包轨迹测量序列,称之为众包轨迹,并可在众包轨迹中提取指纹。然而,将用户采集到的指纹标注到某个位置上是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一种方案为服务提供商通过某种激励措施促使用户将采集到的RSS指纹标注到具体的位置上,但该方案依然基于人工采集,并且面临恶意标注或无意错误标注的问题。
室内地标提供了一种物理空间和信号空间相对准确的映射,为众包指纹的标注提供了一种可能。地标指的是某些具有特定结构或指纹特征的物理位置,如转角、电梯、楼梯等。通过这种特定结构或指纹特征来识别出相应的物理位置即为地标检测。近年来,有些研究学者提出了一些地标检测以及通过地标进行辅助定位的方案,譬如基于陀螺仪的峰值检测方法以及基于数字罗盘的邻近窗口角度差的方法,但这些方法面临姿态多样与伪转角的问题;姿态多样指的是行人持有终端设备的方式可能不同,不同姿态下传感器测量数据有显著的不同;伪转角问题指的是行人经过转角时传感器信号体现出的特征与行人折返、切换姿态时的特征接近,峰值检测等方案对于有多姿态与伪转角干扰的数据集上性能不佳甚至会失去识别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众包轨迹的室内转角地标的匹配及识别方法,其目的在于利用室内地标信息进行众包指纹标注,解决目前转角地标识别方法中行人多姿态与伪转角问题导致的识别性能不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基于众包轨迹的室内转角地标的匹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给定目标区域的室内布局图中标记出所有的转角,记录各转角的二维坐标信息;
(2)在给定目标区域中设置N个信号源,使得用户终端在目标区域中的任何位置都能接收到来自至少一个信号源的信号;用户终端采集测量数据构成传感器测量序列,并根据预设长度的时间窗口将传感器测量序列分段;
(3)采集给定区域内已标注与未标注的轨迹,根据各时间窗口所对应的轨迹是否经过转角对时间窗口进行标注,并将各时间窗口通过服务器保存到本地数据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81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灯体可转动的照明灯
- 下一篇:一种可远程安防监控与控制的智能照明节能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