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海参霉菌病的海参养殖水质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710036245.3 | 申请日: | 2017-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许星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许星星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A01K6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3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参 霉菌 养殖 水质 修复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领域,涉及一种水产养殖及海洋微生物技术,具体为一种防海参霉菌病的海参养殖水质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从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历程,几乎所有养殖品种都经历过由盛而衰的演变过程,其原因除市场因素之外,病害的影响有时也起着主导作用。所不同的是维持其周期长短而已。目前养殖刺参的主要疾病种类有:寄生虫病、皮肤溃烂病、围口部肿胀病、溢肠症、身体扭曲症、僵化病等。可能为微生物性病原(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有害原生动物、寄生虫等)对刺参(宿主)的感染、侵害所致。造成刺参病害及死亡原因也可以说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如下因素:近海水域污染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导致沿岸水质条件发生变化。据资料统计表明85 %以上的养殖病害是水质环境条件差的原因造成的结果。水质问题是造成刺参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受降雨因素影响,池中淡水比率增大,盐度发生急剧变化也是导致刺参死亡的原因之一。外来病害传入,产生交叉感染,导致了蔓延扩大的严重后果。如果盲目地购进外地海参苗种进行越冬或养殖,会将带病苗种引入,由此产生交叉感染。
近几年来,大部分育苗单位都采用虾池种参进行育苗,由于虾池种参严重退化、变异及多代繁育产生幼体抗病力低下等问题,这也是产生病害、死亡率高的一个原因。另外,养殖池投放大苗和小苗的死亡率差距较大,投放大苗和生态养殖苗抗病力强、死亡率低,投放小苗抗病力差、死亡率高。管理不善,措施不力,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如养殖池老化不加改建或改造不到位,放苗密度超越承载容量,盲目投放病苗等都是产生病害的重要原因。
目前海参养殖发生的疾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烂边病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在显微镜下耳状幼体边缘突起处组织增生,颜色加深变黑,边缘变得模糊不清,逐步溃烂,最后整个幼体解体消失。经苏木-伊红染色发现细胞核固缩深染,组织细胞坏死。存活个体的发育迟缓、变态率低,即使幼体能变态附板1周左右也大多“化板”消失。
(2)烂胃病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胃壁增厚、粗糙,胃的周边界限变得模糊不清,继而萎缩变小、变形,严重时整个胃壁发生糜烂,最终可导致幼体死亡。患病幼体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发育迟缓、形态大小不齐,从耳状幼体到樽形幼体变态率低。发病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饵料品质不佳如投喂老化、沉淀变质的单胞藻饵料,或饵料营养单一如单独投喂金藻类、扁藻等饵料。另一方面,一些细菌感染幼体也可以导致此病发生。
(3)化板症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附着的幼体收缩不伸展,触手收缩,活力下降,附着力差,并逐渐失去附着在附着基上的能力而沉落池底。在光学显微镜下,患病幼体表皮出现褐色“锈”斑和污物,有的患病稚参体外包被一层透明的薄膜,皮肤逐步溃烂直至解体,骨片散落。镜检池底可见大量骨片。
(4)气泡病 发病症状主要表现为:幼体体内吞有气泡,摄食能力下降或不摄食,最终也可导致幼体死亡。
目前养殖水体微生物制剂以投放光合细菌居多,但由于光合细菌代谢机制的限制,不可能成为改善微生态与水质的主力,应选用其它分解转化和适应能力强,对养殖生物和人类无害的微生物。芽孢杆菌属的大部分细菌符合此要求,且本身又是鱼池常见的菌种。芽孢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是普遍存在的一类好气性细菌,多属芽孢杆菌属,能分泌出活性强的多种酶类,在其生命过程中又能以孢子体形式存在,易于生产和保存,作为饲料微生态添加剂和水体微生态调控剂都有广阔前景。但是单一的芽孢杆菌效果不佳,且芽孢杆菌的载体影响了其在水中的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获得一种能够抑制海参养殖过程中霉菌病发生的水质修复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海参霉菌病的海参养殖水质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方案:一种防海参霉菌病的海参养殖水质修复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益生菌原液:将在LB琼脂斜面培养基上生长良好的枯草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和弯曲芽孢杆菌分别接种至BS液体培养基中,在pH为7.5~7.9,温度为35~38℃振荡培养10~16小时,再以1~5:1:1的体积比混合,制备成益生菌原液;
(2)液态发酵培养:向在密闭式发酵反应器中加入发酵液,并按2~8%的体积比加入营养物质,再将步骤(1)制备的益生菌原液按体积比2~8%接种,进行发酵,压力为0.05~0.35MPa,温度为35~38℃,发酵24~36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许星星,未经许星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62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质净化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水体中氧化性污染物的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