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菜用甘薯茎尖的保鲜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030356.3 申请日: 2017-01-17
公开(公告)号: CN106819084B 公开(公告)日: 2020-10-09
发明(设计)人: 闫师杰;梁丽雅;李志文;袁起;曹清河 申请(专利权)人: 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23B7/144 分类号: A23B7/144;A23B7/04;B65D30/02;B65D85/34;C08L23/06;C08L53/02;C08L91/00;C08L29/04;C08K13/02;C08K3/36;C08K5/098;C08K3/32;C08K3/34
代理公司: 北京淮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5 代理人: 李妮
地址: 221161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种菜 甘薯 保鲜 方法
【说明书】:

一种菜用甘薯茎尖的保鲜方法,首先采收分枝长度为8~10cm的茎尖,码齐成捆并按0.2~0.3千克/每捆捆扎,将捆扎好的茎尖叠放在敞口的带有空隙的塑料筐中;将茎尖移入冷库中预冷12~18h,冷库的设定温度为8~12℃;将茎尖转移至密闭环境中并用0.5~2.0μL/L的1‑甲基环丙烯气体熏18~24h;将茎尖再次移入冷库中冷却12~24h,冷库的设定温度为4~6℃;最后将茎尖按1~5千克/袋装入厚度为0.05mm的专用保鲜袋内并扎紧袋口,置于4~6℃的冷库中贮藏,直至贮藏结束。该方法能将茎尖的保鲜期限从常态下的2~4天延长到7~12天,能明显延迟茎尖的黄化和腐烂,降低营养成分的损失,保持新鲜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菜用甘薯茎尖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菜用甘薯可采食的部分为藤蔓顶端的茎尖,茎尖是甘薯藤蔓顶端生长点以下长10cm左右段的嫩茎、叶片和叶柄。菜用甘薯茎尖生长快、再生能力强、茸毛少、无苦涩味,且刚采收的菜用甘薯茎尖活力旺盛,茎尖内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含量丰富,水分多、翠绿鲜嫩、香滑可口,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作用,受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喜爱。

然而,在规模化大生产中,由于菜用甘薯的生产量大及市场供应各环节的周期问题,导致茎尖出现积压的现象,茎尖不能及时送至餐桌上。在积压期间,若茎尖的储存方式不恰当,采收的茎尖则会出现营养物质消耗、水分蒸发、组织老化甚至腐烂等一系列变化,从而导致茎尖品质下降和影响口感甚至失去食用价值,很大程度地影响到经济效益。因此,采收后对茎尖进行及时保鲜是菜用甘薯生产的重要环节。

目前关于菜用甘薯茎尖保鲜的报道不多,主要是在0~4℃的条件下冷冻储藏,但菜用甘薯茎尖的采后黄化、腐烂等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公开号为CN104824126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保鲜红薯茎叶的加工方法,依次包括下列步骤:采摘-清洗-沥干-真空漂烫-冷冻-干燥-真空包装-杀菌-冷藏贮藏,为了对茎叶进行杀菌、消毒和除杂,清洗过程中使用的清洗溶液是通过十四种组分混合配比而成。该方法主要通过特定的清洗液清洗、特定条件下真空漂烫及冷冻来达到茎叶长时保鲜的目的,但是该方法步骤繁琐,加工成本高,且清洗液中的大蒜汁、生姜汁、木糖醇水溶液、白酒、食盐等组分会使茎叶失去原有风味和损耗部分营养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菜用甘薯茎尖的保鲜方法,该方法能够将甘薯茎尖的保鲜期限从常态下的2~4天延长到7~12天,能够明显延迟甘薯茎尖的黄化和腐烂,降低营养成分的损失,保持较好的新鲜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菜用甘薯茎尖的保鲜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茎尖的采收与处理:采收分枝长度为8~10cm的菜用甘薯茎尖,码齐成捆并按0.2~0.3千克/每捆捆扎,将捆扎好的茎尖叠放在敞口塑料筐中,塑料筐的底面和四周均设有孔隙;

(2)茎尖预冷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甘薯茎尖移入冷库中预冷12~18h,冷库的设定温度为8~12℃;

(3)茎尖熏制处理:将经步骤(2)处理后的甘薯茎尖转移至密闭环境中并用0.5~2.0μL/L的1-甲基环丙烯气体熏18~24h;

(4)茎尖冷处理: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甘薯茎尖再次移入冷库中冷却12~24h,冷库的设定温度为4~6℃;

(5)茎尖分包装:将经步骤(4)处理后的甘薯茎尖按1~5千克/袋装入厚度为0.05mm的专用保鲜袋内并扎紧袋口,置于4~6℃的冷库中贮藏,直至贮藏结束。

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甘薯茎尖转移至密闭环境中并用1.20μL/L的1-甲基环丙烯气体熏21h。

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薯茎尖移入冷库中预冷15h,冷库的设定温度为10℃。

优选的,所述步骤(4)中薯茎尖再次移入冷库中18h,冷库的设定温度为5℃。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徐州徐薯薯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303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