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乳化剂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8577.0 | 申请日: | 2017-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018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小龙;王兴彪;黄志勇;董大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P1/04 | 分类号: | C12P1/04;C02F11/02;C12R1/10;C02F10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乳化剂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乳化剂,是从保藏号为CGMCC No.9430的地衣芽孢杆菌属XS2‑450菌株中制备的。本发明获得的生物乳化剂用于处理高粘度、重质烃类污染的油泥。本发明获得的乳化剂的乳化活性可以达到83.2%,对液体石蜡的乳化稳定性在30d后仍保持72.8%。同时该生物乳化剂应用于处置高粘度、重质烃类污染的油泥具有很好的脱油效果,能使油泥中的含油量由原来的26.2%降低到了现在的1.5%,含油量降低94%以上,与物理、化学方法相比可节约成本30%,在节约成本、保护环境的同时展现出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规模化应用的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活性分子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乳化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生物乳化剂是一种具有乳化活性的双亲生物大分子化合物,一般由糖、脂、蛋白质聚合而成,分子中均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且其种类较多,功能特殊、结构复杂,是一种在生命过程中表现出重要生理和代谢活性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有研究表明,乳化活性与乳化剂的分子结构有密切联系特别是蛋白质结构变化对乳化活性都有极大的影响,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是乳化活性的基础,其中的亲水基团一般都是多糖结构,含有极性羟基、羧基和酰胺基,表现出良好的亲水性;而疏水基团一般都是蛋白/脂质化合物,结构中含有非极性的烷基链(碳氢),表现出良好的疏水性。蛋白质通过酯键、酰胺键或糖苷键一端连接糖结构,另一端连接脂质,从而形成稳定的大分子化合物,并且可以降低界面张力,将液体以液滴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溶的液体中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蛋白质在这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油泥也叫含油污泥,是在石油生产、运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最严重的环境污染源之一,包括多种有毒有害、难生物降解的物质;固体物中含有多种金属、催化剂粉末、土和泥沙等;另外,石油行业年产污泥1500万吨,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所以,1998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将含油污泥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1年国家环保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监管工作的意见”又明确要求到2015年,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的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到90%;同时,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对其做出了最严厉的要求,这给尚未完善相关治理技术和措施的石油开采和加工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在现有的修复技术和石油回收工艺中,物理、化学修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很难达完全达到修复要求,而回收工艺又具有效率慢,二次污染严重等问题。与化学、物理修复相比,生物方法绿色环保,投入产出比高,对人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很小,且具有成本低廉、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和操作简便等优势。因此,利用生物乳化剂能形成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的特性,特别是乳化剂中蛋白质组分的纯化及其结构研究,对在油水分离、含油污泥脱油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因此,获得乳化效果突出的乳化剂一直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乳化剂及其应用,以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所提供的生物乳化剂,是从地衣芽孢杆菌属XS2-450菌株(Geobacilluspallidus),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GMCC No.9430,于2014年07月09日保藏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本发明所提供的生物乳化剂,其制备方法如下:
1)粗提物的制备
将菌株接到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培养温度为60℃,180rpm振荡培养;接种量10%(v/v);然后添加棕榈油至终浓度为0.1%作为诱导剂进行发酵,发酵液除去菌体得到的上清液为乳化剂的粗提物;
2)盐析处理
将步骤1)制备的乳化剂粗提物用40%浓度的(NH4)2SO4进行盐析,盐析结束后除去沉淀得到上清液;
3)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857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