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变性淀粉纳米粒的可降解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000814.9 | 申请日: | 2017-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615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军;陈立;耿少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唯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4/08 | 分类号: | A61L24/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市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性 淀粉 纳米 降解 吸收 止血 材料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变性淀粉纳米粒的可降解吸收止血材料及其应用,本发明的变性淀粉纳米粒是以变性淀粉为原料经纳米化得到,然后采用干粉共混法将变性淀粉微粒和变性淀粉纳米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得可降解吸收的止血材料。采用本发明制得的止血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水性强,可直接作用于各种复杂出血创面,形成结构致密的凝血混合物并具有很好的附着力,对出血创面有更好的封堵效果,促进组织愈合,更易溶解于水,止血后用生理盐水更易除去多余的止血材料,在体内可降解吸收。本发明可用于人体体表、体内组织器官及体腔内组织或器官有血创面,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创伤急救的止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变性淀粉纳米粒的可降解吸收止血材料。
背景技术
创面出血是外科手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控制,可能会导致病人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另外,术后的渗血渗液会导致组织液的聚集,从而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快速、有效、全面的止血材料和方法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也是医学界的研究热点。
随着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已经开发出许多种类的止血材料,理想的止血材料应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止血时间短,止血完全,防止组织间粘连,促进创面组织修复愈合,术后可降解吸收,价格低廉等特点。目前常用的止血材料包括可吸收性明胶海绵、胶原蛋白海绵、氧化再生纤维素、天然生物多聚糖类止血材料等,不同的止血材料有相应的优势和局限,明胶和胶原来源于动物组织,属于异种蛋白,容易出现排异性,临床表现为病人过敏反应和伤口易感染并发症;纤维素类产品,人体缺乏使其降解的酶,降解时间长,可能会带来感染等副作用;壳聚糖类产品具有较好的吸水性,可以在创面激活凝血因子促进凝血,但壳聚糖在体内不能降解,因此不能在外科手术中使用;AristaTM是一种快速有效、可被人体吸收降解的淀粉止血材料,但其吸水后形成的凝胶粘附性差,可能会无法与创面形成牢固的凝胶结构,影响止血效果。
变性淀粉是将原淀粉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改性得到的,是一种植物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吸水性强,无毒无刺激,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现有止血材料存在形成的凝胶结构不致密,导致渗血渗液;溶解性差,在手术中不易清理多余止血材料,手术后降解缓慢;与创面组织形成的凝胶粘附性差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变性淀粉纳米粒的可降解吸收止血材料。通过在变性淀粉微粒中添加一定比例的变性淀粉纳米粒,变性淀粉微粒对创口完成初步封堵止血后,变性淀粉纳米粒进入局部渗血区域,增加血液黏度,浓缩凝血因子,进一步完成局部凝血,从而达到快速、全面的止血效果。该止血材料生物相容性好,吸水性强,粘附性好,吸收血液水分后形成的粘性凝胶结构致密,止血更完全,术中易清洁,术后可降解吸收,无毒无刺激,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可行,本发明的止血材料可用于人体体表、体内组织器官及体腔内组织或器官有血创面,也可用于外科手术、创伤急救的止血。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将变性淀粉纳米化得到变性淀粉纳米粒,然后采用干粉共混法将变性淀粉微粒和变性淀粉纳米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制得可降解吸收止血材料。具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变性淀粉纳米粒的制备:通过高压均质法、超声波法、微乳法等方法中的一种制得变性淀粉纳米粒,其中高压均质采用的压力范围为50-200MPa、0.5-30min,超声波法采用100-600W的超声波处理1-30min,微乳法采用的连续相为水,分散相为液体石蜡,表面活性剂为吐温。
(2)去除病毒:将变性淀粉微粒和变性淀粉纳米粒分别与体积浓度75%乙醇按1g:2mL-1g:10mL的比例混合,充分搅拌,离心、真空干燥除去乙醇;
(3)将去除病毒后的变性淀粉微粒和变性淀粉纳米粒按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其中变性淀粉纳米粒占总质量的1-20%,更优选5-15%。
(4)将上述混合物分装、经电子束(E-beam)辐照灭菌,辐照剂量为3-10kGy,制得含变性淀粉纳米粒的可降解吸收止血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唯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唯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000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吸收铁基器械
- 下一篇:一种可显影透明质酸微球栓塞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