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83256.0 | 申请日: | 2016-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98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3 |
发明(设计)人: | 增田刚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J99/00 | 分类号: | B62J99/00;B60K11/06;B60R16/02;B62M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蕴辉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风扇 控制装置 无级变速器 冷却结构 冷却风 散热板 流路 进气口 动力单元 冷却 机动二轮车 高效利用 冷却机构 配置空间 外部空气 低成本 发热部 配置 驱动 上游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应用冷却风扇并且兼顾配置空间的高效利用以及低成本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具有冷却风扇(46),该冷却风扇(46)用于冷却作为对机动二轮车(1)进行驱动的动力单元(P)的发热部的无级变速器(M),在利用冷却风扇(46)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F)上,设置作为用于冷却对动力单元(P)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3)的冷却机构的散热板(47)。散热板(47)在冷却风的流路(F)上配置在无级变速器(M)的上游侧。冷却风的流路(F)形成为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经由冷却风扇(46)到达无级变速器(M),将散热板(47)配置在进气口(44)和冷却风扇(46)之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控制装置冷却结构,尤其涉及对设置于车辆的控制装置进行冷却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对发动机的燃料喷射装置、点火装置等搭载于车辆的各种装置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是已知的。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基于各种传感器、开关的输出信号对变速促动器、ACG启动马达进行驱动的控制装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2661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控制装置发热的情况下,需要用于抑制控制装置的温度上升的冷却结构,但新设用于积极地产生冷却风的冷却风扇会存在配置空间以及成本增加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课题并提供一种应用冷却风扇并且兼顾配置空间的高效利用以及低成本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控制装置冷却结构中具有冷却风扇(46),该冷却风扇(46)用于冷却对车辆(1)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P)的发热部(M),所述控制装置冷却结构的第一特征在于,在利用所述冷却风扇(46)产生的冷却风的流路(F)上,设置有用于冷却对所述驱动装置(P)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43)的冷却机构(47、47a)。
另外,第二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47、47a)在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上配置在所述发热部(M)的上游侧。
另外,第三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风的流路(F)形成为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经由所述冷却风扇(46)到达所述发热部(M),所述冷却机构(47、47a)配置在所述进气口(44)和所述冷却风扇(46)之间。
另外,第四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M)是无级变速装置,所述冷却风扇(46)配置在收纳所述无级变速装置(M)的传动箱(26)的内侧。
另外,第五特征在于,取入外部空气的进气口(44)设置于箱状的壳体(40),该壳体(40)安装于所述驱动装置(P),所述控制装置(43)以及所述冷却机构(47、47a)收纳于所述壳体(40)。
另外,第六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40)形成有收纳所述控制装置(43)的收纳凹部(42a)。
另外,第七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47、47a)是与所述控制装置(43)的一个面接触的金属部件。
并且,第八特征在于,与所述控制装置(43)连结的电子设备(S1、S2、S3)配设在车宽度方向中央,所述控制装置(43)向车宽度方向的左右任一方偏移地配设,将所述控制装置(43)和所述电子设备(S1、S2、S3)连接的束线(34)从所述控制装置(43)的车宽度方向内侧突出。
发明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832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通过向骑自行车者发送触觉反馈来辅助骑自行车的系统
- 下一篇:两轮摩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