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微生物菌体的饮料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68832.4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894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裕介;小泉哲郎;吉川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朝日饮料株式会社;朝日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A23C21/02;A23L2/00;A23L2/38;A23L2/7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 菌体 饮料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在含有乳酸菌等微生物菌体的饮食品中,提高制造时和保存中产生的该微生物菌体的沉淀物、聚集物的分散性的有效方案。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含微生物菌体的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A)微生物菌体粉末;和,(B)聚甘油脂肪酸酯,其是聚合度为3~10的聚甘油与碳数为10~18的脂肪酸进行酯键合而得到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乳酸菌等微生物菌体的饮料和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近年来的健康意向等为背景,作为健康上具有有益的生理活性的功能性成分,乳酸菌受到关注。迄今为止已知乳酸菌根据菌株而具有整肠作用、抗变态反应作用、胆固醇降低作用、降血压作用、美肤作用、安眠作用等各种生理活性。另外,推进了具有新型的生理活性的乳酸菌株的研究,例如报道了:噬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us amylovorous)CP1563株对脂质代谢和/或糖代谢的改善是有效的(专利文献1)、将该菌株破坏从而脂质代谢改善效果提高(专利文献2)。从能将这样的乳酸菌简便地日常摄取的方面出发,含乳酸菌的饮料符合消费者的健康意向,预计今后需求逐渐提高。
作为含乳酸菌的饮料的制造方法,例如有:配合在原料乳中加入乳酸菌并使其发酵而得到的发酵乳的方法;配合通过冻干等使乳酸菌的菌体干燥的菌体粉末的方法等。然而,用这样的方法制造的含乳酸菌的饮料存在如下问题:在保存中产生发酵乳中的乳蛋白质或菌体粉末的聚集、沉淀,或引起发酵乳所导致的白浊等。迄今为止,在含乳酸菌的饮料中为了抑制乳蛋白质等沉淀的发生、提高保存稳定性,报道了添加果胶、胶类、大豆多糖类等稳定剂的方法(专利文献3、4);添加发酵纤维素和大豆多糖类的方法(专利文献5)等。另外,甘油脂肪酸酯等乳化剂在食品加工时大多出于乳化、分散、渗透、清洗、起泡、消泡、脱模等目的而使用,在饮料中大多出于防止保存中的油脂成分的分离的目的而使用,例如,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通过组合使用聚甘油脂肪酸酯和蔗糖脂肪酸酯,可以得到乳化状态良好且保存稳定性优异的乳饮料。然而,它们均是通过抑制乳蛋白质的聚集、促进乳脂肪成分的分散而实现稳定化的方案,并非是使乳酸菌等微生物菌体的沉淀物、聚集物的分散性提高的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6904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580180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185132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第401717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专利第350956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想要通过饮料摄取乳酸菌等微生物菌体的情况下,为了扩大最终制品形态的幅度,优选在饮料中含有微生物菌体粉末,另外,想要摄取存在于菌体内部的生理活性物质的情况下,优选在饮料中含有破坏了微生物菌体的破坏处理菌体粉末。然而,上述情况下发现如下课题:在保存中微生物菌体粉末在饮料中沉降,特别是,破坏处理菌体粉末的情况下,菌体粉末彼此形成硬的沉淀物、或菌体粉末附着于容器底面而形成硬的沉淀物,因此难以摄取生理活性物质,饮料的外观也差。特别是,对于无法振摇饮料容器而饮用的碳酸饮料,产生难以使容器底面的沉淀物分散的问题。另外,在制造时发现如下课题:微生物菌体粉末(特别是破坏处理菌体粉末)聚集,无法将微生物菌体均匀地填充至容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在含有乳酸菌等微生物菌体的饮料中,提高制造时和保存中产生的该微生物菌体的沉淀物、聚集物的分散性的有效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朝日饮料株式会社;朝日集团控股株式会社,未经朝日饮料株式会社;朝日集团控股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688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