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疟疾组合物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80054051.X | 申请日: | 201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50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戈勒姆·博伊德;托马斯·J·鲍威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人工细胞科技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9/015 | 分类号: | A61K39/015;A61K39/39;A61K9/50;A61K9/70;A61P33/06;A61P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郑斌;彭鲲鹏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疟疾 组合 方法 | ||
本文中描述了多层膜,其包含来自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的经修饰多肽表位,特别是经修饰T*表位。所述多层膜在施用于宿主后能够在所述宿主中引起免疫应答。所述多层膜可包含至少一种经设计肽,其包含来自疟原虫(Plasmodium)原生动物的经修饰T*多肽表位。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15年9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219,260的优先权,其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预防疟疾感染的组合物和方法,特别是包含抗原表位的多层膜组合物。
背景技术
疟疾是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最普遍的感染之一。疟疾感染导致全世界数亿个体的严重疾病,导致数百万个体死亡,每年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疟疾的广泛发生和高发病率是耐药性寄生虫和耐杀虫剂性寄生虫载体数量提高的结果。其他因素包括环境和气候变化、内乱以及提高的人口流动性。
疟疾由属于疟原虫属(genus Plasmodium)的蚊媒血液原生动物寄生虫(mosquito-borne hematoprotozoan)引起。疟原虫原生动物(Plasmodium protozoa)的四个种(恶性疟原虫(P.falciparum)、间日疟原虫(P.vivax)、卵形疟原虫(P.ovale)和三日疟原虫(P.malariae))是人中疾病的病因;许多其他种引起动物中的疾病,例如小鼠中的约氏疟原虫(P.yoelii)和伯氏疟原虫(P.berghei)。恶性疟原虫占人感染的大部分,且是最致死的类型,有时称为“热带疟疾”。疟疾寄生虫具有由数个阶段组成的生命周期。每个阶段都能够诱导针对相应的发生阶段特异性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目前的重点领域是开发引起针对子孢子(sporozoite)阶段病原体之免疫的疫苗。子孢子在被感染的蚊子的唾液中生长,并在蚊子叮咬期间被转移至人。子孢子经过血流到达肝,在肝中其进入肝细胞并繁殖。子孢子被环子孢子外壳蛋白(circumsporozoite coat protein,CS)的许多拷贝覆盖。与CS蛋白结合的抗体可中和生物体并预防肝侵袭,因此预期引起强大且持久的抗CS应答的药剂是可用的疟疾疫苗。
目前在临床试验中有两种试图通过CS中和机制预防疟疾感染的疫苗。RTS,S是在病毒样颗粒上呈现多个CS拷贝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其已被证明保护成人和儿童二者免受感染,但由于有效性低于50%,因此其效用仍然是存在争议的问题。Sanaria Inc.已经提出使用死子孢子作为有效的疫苗,但生产方法涉及解剖宿主蚊子唾液腺,该过程繁琐且可能无法扩展至实际数量。因此,需要引起识别和中和疟疾生物体之免疫应答的改进抗原组合物。
发明内容
在一个方面中,分离的肽包含SEQ ID NO:5的序列。
在另一个方面中,组合物包含:
包含多个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层的第一多层膜,其中所述多层膜中所述聚电解质层之一包含第一抗原性聚电解质,
其中所述第一抗原性聚电解质包含SEQ ID NO:5的经修饰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环子孢子T*表位,并且
其中所述多层膜中的所述聚电解质包含分子量大于1,000且每分子具有至少5个电荷的聚阳离子材料或聚阴离子材料。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在脊椎动物生物体中引起免疫应答的方法包括向所述脊椎动物生物体施用上述多层膜组合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恶性疟原虫CS蛋白的表位,示出了T1、B和T*表位的位置和序列。
图2示出在第49天从用在针对T1B肽的ELISA中测试的T1BT*微米颗粒构建体免疫接种的C57BL/6J小鼠收集的血清的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人工细胞科技公司,未经人工细胞科技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405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