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80052771.2 | 申请日: | 201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26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11 |
发明(设计)人: | 柿沼直志;末杉幸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5/00 | 分类号: | C08L75/00;C08G18/38;C08K5/3467;G02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杨宏军;焦成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材料 聚合 组合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的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将异(硫)氰酸酯化合物(A1)和有机系色素(B)混合,得到混合溶液a的工序;将混合溶液a、紫外线吸收剂(D)、和与异(硫)氰酸酯化合物(A1)相同或不同的异(硫)氰酸酯化合物(A2)混合,得到混合溶液b的工序;和,将混合溶液b和活性氢化合物(C)混合的工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材料用聚合性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光学材料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塑料透镜与无机透镜相比,质轻且不易破裂,因此,近年来,已作为眼镜透镜、照相机透镜等光学材料迅速普及起来。
此处,近年来,对于眼镜透镜这样的光学材料而言,为了使物体的轮廓、色彩变得鲜明,减轻视觉疲劳等,对于眼镜透镜,期望改善透过该透镜而被观察到的物体的对比度。
为了提高对比度,需要尽可能地选择性地阻挡(阻隔)容易导致炫目的波段。例如,已知钕化合物能高选择性地吸收585nm附近的可见光,包含该钕化合物或四氮杂卟啉化合物等有机系色素的眼镜透镜的对比度提高。钕化合物这样的稀土金属化合物能改善物体的对比度的原因是: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波段内的吸收光谱的峰形状非常尖锐,即,吸收波长区域狭窄,波长选择性高。由于所述波长选择性高,从而可得到下述这样的效果:在可视性所需要的波段内具有较大透射率,并且选择性地吸收对炫目造成不良影响的波段。
另一方面,与钕化合物同样,四氮杂卟啉化合物可向眼镜透镜赋予优异的防眩性能和经改善的对比度特性。即,由于特定吸收波长处的峰的尖锐性,使得在585nm附近以外的波长处的透光性良好,并且可确保明亮的视野,因此,可提供防眩性与可视性(对比度特性)的均衡性非常良好的眼镜透镜。
关于利用上述的四氮杂卟啉化合物这样的有机系色素的情况,专利文献1的实施例中记载了在单体组合物中预先溶解有机系色素,然后进行聚合而得到透镜的方法。
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方案:将用于改善对比度特性的有机系色素直接溶解于用作原料的双(异氰酸酯基甲基)双环-[2.2.1]-庚烷的全部量中,然后添加多元硫醇化合物及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原料,然后进行聚合,形成透镜材料。该情况下,有机系色素、紫外线吸收剂相对于各种化合物的溶解性不一定充分,因此,有时难以在聚合性组合物中确认这些材料的分散、溶解。这些材料未完全溶解于聚合性组合物中时,有时也会损害这些材料的功能。
专利文献2的实施例4~6记载了下述内容:将间苯二甲撑二异氰酸酯、规定的紫外线吸收剂、和规定的四氮杂卟啉色素搅拌混合,进而添加4-巯基甲基-3,6-二硫杂-1,8-辛二硫醇,进行搅拌混合,由此制备聚合性组合物。另一方面,专利文献3的0012段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异氰酸酯的反应性高,可能与染料发生反应,因此,使用多元硫醇化合物制备母料。专利文献4的实施例中记载了下述内容:使用多元硫醇化合物制备上蓝剂的母料。即,虽然优选将有机系色素、紫外线吸收剂这样的添加剂添加至溶解性优异的异氰酸酯化合物中,但存在产生因与异氰酸酯的反应而导致的功能下降等问题的情况。
另外,以往,由于眼睛暴露于紫外线而带来的不良影响被视为问题。此外,近年来,由于自然光、从办公设备的液晶显示器、智能手机或移动电话等移动设备的显示器等发出的光中包含的蓝色光,从而使得对眼睛的影响逐渐成为问题,例如感到眼睛的疲劳、疼痛等,期望减少眼睛暴露于紫外线至420nm左右的较短波长的蓝色光的量。
即,作为被赋予至塑料透镜的其他功能,可举出紫外线阻隔功能。近年来,具有阻隔紫外线(UV)的功能的塑料透镜的开发已有进展。
此处,非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420nm左右的短波长蓝色光对眼睛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井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527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