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疫诱导促进组合物和疫苗药物组合物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80045906.2 申请日: 2016-08-03
公开(公告)号: CN107847602A 公开(公告)日: 2018-03-27
发明(设计)人: 松下恭平;浅利大介;宍户卓矢;堀光彦 申请(专利权)人: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A61K45/00 分类号: A61K45/00;A61K39/00;A61K39/39;A61P37/04
代理公司: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免疫 诱导 促进 组合 疫苗 药物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诱导促进组合物和含有其的疫苗药物组合物。更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诱导细胞免疫的免疫诱导促进组合物和含有其的疫苗药物组合物。或本发明涉及包含该疫苗药物组合物的经皮给药制剂和贴剂。

背景技术

通常广泛使用的疫苗是为了诱导免疫而对微生物或病毒等病原体或其一部分进行给药的物质。除此以外有使细胞免疫机构识别癌细胞特异性抗原,以诱导通过免疫系统对癌细胞的特异性攻击为目的的癌疫苗,作为癌治疗方法之一使用。

通常微生物、病毒由于其大小而被皮肤阻止其侵入,因此疫苗需要侵入式地给药至体内。因此,疫苗的给药通常使用注射。然而,通过注射向皮下或皮内的给药存在如下问题:如疼痛、恐惧、注射痕迹和随后的疤痕、只适用于医务人员;免疫效果高的皮内注射的给药技术难;医务人员有针刺感染事故的风险;进行重复给药时去医院给患者带来生活上的负担;产生注射针等需要特殊废弃的医疗废弃物等,因此未必可以说是最适合的给药路径。

作为疫苗的给药路径,通过注射向皮下或皮内的给药最为普遍,但除此以外还尝试了各种给药路径,通过例如经皮给药(专利文献1)、颊侧、经鼻、舌下等(专利文献2和专利文献3)的免疫诱导。

另外,作为在通过注射的疫苗给药中通常使用的佐剂,氢氧化铝、磷酸铝、氯化铝之类的铝盐、MF59、ASO3之类的包含鲨烯的乳液等已实际使用,除此以外广泛研究了鞭毛成分、核酸、细胞因子、阳离子聚合物、多肽等。作为通过注射的皮下或皮内以外的疫苗给药路径,例如有向经皮、经粘膜的疫苗给药;作为所研究的佐剂,可列举出:氢氧化铝、磷酸铝、氯化铝之类的铝盐、霍乱毒素、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之类的毒素类等,但尚未投入实际使用。这些中的绝大多数作为诱导用于预防源自病毒、细菌等的感染而产生抗体的液性免疫的佐剂而使用。另一方面,若限于细胞免疫诱导,则对于注射而言,研究了弗罗因德氏佐剂、Montanide、GM-CSF、IL-2、IL-12、IFN-γ,但尚未投入实际使用;对于经皮给药、粘膜给药,则霍乱毒素、大肠杆菌不耐热毒素之类的毒素类、核酸类也限于很少量报道的程度。

另外,洛索洛芬(Loxoprofen)、阿司匹林之类的抗炎症剂根据大规模的免疫学研究发现,对于各自的服用患者有癌发生率低这样的报道,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明确,可认为其原因之一是抑制癌细胞在转移时释放的PGE2的产生。

一直以来使用的细胞免疫诱导促进剂是促进向Th1细胞的分化之类的Toll样受体配体之类的Th1佐剂、IL-12之类的Th1细胞因子、作为利用抗原的徐放性来提高效果之类的油脂系佐剂的弗罗因德氏佐剂这样有限的种类,其安全性和效果的平衡方面存在问题。另外,若配混没有或几乎没有作为上述那样的药物或药物添加剂的使用成果的物质,则使疫苗的安全性·稳定性变得难以预测,在开发上成为主要障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93487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2-531415号公报

专利文献3:美国专利申请公开第2008/0112974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免疫诱导促进组合物和含有其的疫苗药物组合物,所述免疫诱导促进组合物具有作为药物或药物添加剂的使用成果,能够安全且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使用作为药物之一的抗微生物药作为免疫诱导促进剂的有效成分,从而能够制备能安全且有效地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免疫诱导促进组合物,以至完成了本发明。

另外,这样的本发明的抗微生物药具有作为药物或药物添加剂的使用成果,因此也适合用作疫苗药物组合物。

即,本发明为一种免疫诱导促进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将抗微生物药作为有效成分的免疫诱导促进剂。

上述抗微生物药优选为选自由抑制细菌的细胞壁合成的化合物、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的化合物、抑制细菌的核酸合成的化合物、具有抗真菌活性的化合物和具有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8004590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