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492005.1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41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8 |
发明(设计)人: | 吕洲;刘博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麦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15;H01M10/6563;H01M10/6572;H01M10/637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7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半导体 热电 效应 电池组 管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热管理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双重压力之下,车辆动力系统的电气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由于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因此经常被选为车载能源存储设备为电动车提供动力。然而,锂电池只能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超出该温度范围将导致电池性能显著下降甚至发生热失控现象对车辆和驾乘人员造成危害。当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或者电池内部产热速率较大时,由于电池单体之间及其内部导热性能较差,电池组内热量将会迅速积累,造成电池温度过高,电池性能和循环寿命降低;当外部环境温度过低时,电池电解液活性下降,电池内阻增加,电池无法正常进行充放电。
为了预防该类问题的出现,针对动力电池组的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至关重要,现有的针对电池的散热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三类:风冷系统、液冷系统以及搭配热管或相变材料的混合冷却系统。风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是当环境温度较高或者电池组内部产热功率较大时,风冷散热效果十分有限;液冷系统散热效果较好,电池组内温度一致性较高,但是系统设计复杂度较高且存在漏液等风险,需要定期维护;基于热管或相变材料的混合冷却系统可以结合主动冷却方式的散热优势及被动冷却方式的导热优势,冷却及均温效果较好,但是应用成本较高,多处于理论研究阶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包括电池组,其包括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控制模块以及温度调节模块;所述温度调节模块包括第一风扇、第一散热片以及半导体制冷片,所述第一风扇其一面与电池组固定连接,另一面与所述第一散热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另一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连接;所述温度控制模块包括主控制器、车载电源以及报警装置,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半导体制冷片的输入端和第一电风扇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车载电源的输出端以及温度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包括热敏电阻和/或热电偶。
进一步,所述温度采集模块设置于所述电池组的单体正极极柱上。
进一步,所述温度调节模块还包括第二散热片和第二电风扇,所述第二散热片一端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固定连接,其另一边与所述第二电风扇固定连接,所述主控制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电风扇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一散热片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进一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与第二散热片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所述第一电风扇与第二电风扇的型号为18W的滚珠轴承风扇。
进一步,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型号为TEC1-12710 。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利用半导体的热电效应制冷和制热,并通过电风扇把热空气或冷空气吹向电池组,对其进行升温或降温,同时通过温度采集模块采集电池组温度给主控制器,通过主控制器对电风扇和半导体制冷片进行控制,实现温度反馈调节。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升温降温效果好、安全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例中温度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具体实施中温度控制模块的电路结构模块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中温度调节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半导体热电效应的电池组热管理装置,其包括电池组,其包括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控制模块以及温度调节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麦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麦澜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492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