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机联动起落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336492.2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4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宋飞宇;郗小鹏;赵坤;尹文龙;邵猛;孙通;刘今朝;王斌;袁春阳;张冬;张雪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4C25/10 | 分类号: | B64C25/10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2211 | 代理人: | 马倩倩 |
地址: | 300300 天津市滨海新区高新区滨海科***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多旋翼 无人机 联动 起落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飞行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机联动起落架。
背景技术
多旋翼无人机近年来逐步受到行业的认可,随着行业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低速大扭矩盘式电机及大尺寸螺旋桨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多旋翼无人机航时及载荷能力,为其搭载更多任务载荷提供了基础,同时,多旋翼无人机凭借其起降点灵活、操作简便、成本低、应急能力强的特点,逐步在电力、消防、农业、航测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受到多旋翼工作原理限制,采用大尺寸螺旋桨势必会增加整机的尺寸,进而影响整机便携性。通常情况下,多旋翼多采用固定起落架、可收放起落架、可拆卸起落架。固定起落架通常分为开模式和连杆式,均已碳纤维和铝合金结构件拼接而成,通过螺钉等紧固措施与飞机连接,满足整机起降功能,固定式起落架是目前最常用的起落架;可收放起落架,主要有自动收放和手动收放两种,其中手动收放主要通过结构设计来实现,而自动收放主要通过电机或舵机作为动力源,通过连杆、蜗杆、齿轮、齿带等机构实现对起落架的收放控制,手动收放多用于较大的飞机,自动收放多用于航拍;可拆卸起落架,主要通过快速连接结构实现起落架与飞机的快速拆卸,进而提高整机便携性。
现有固定式起落架,由于飞机尺寸在逐步增大,起落架支点势必要增大,固定式起落架为满足强度和起降稳定的要求,势必会导致尺寸增大,重量提高,其中起落架支点范围增大后会利于飞机起降,但会导致整机收藏尺寸增大,进而降低便携性;同时尺寸增大后,势必会导致起落架重量的增加,对航时会产生影响。
目前手动收放起落架多用于多旋翼无人机机臂上固定,通过结构可以对起落架进行手动收放,但收放后整机只能靠机臂进行支持,该种起落架重量较轻,但当载荷高度较大时,长尺寸的起落架会影响整机整体效果,同时为保证起落架具有足够的强度,需要增加结构强度,同时在非正常降落时对机臂的冲击或损伤会增大。
自动可收放式起落架多用于航拍,对于传感器而言360°无死角拍摄,但对于尺寸和重量都大幅增加的多旋翼无人机而言,为满足其起降功能,起落架重量和尺寸的增加,势必会给电机或舵机带来重量上的提升,进而牺牲一部分航时。
可拆卸起落架的应用可大幅降低飞机收藏尺寸,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小型飞机应用起落架本身自变形与机体或机臂进行锁死,另一种是通过机械结构实现起落架的拆卸。前一种起落架靠变形锁死不适用于大型飞机,该种连接方式随着飞机重量的增加可靠性会降低;后一种机械结构的方式具有较好的操作性,但会增加一定的结构重量,同时也会增加大型飞机组装时的工序和时间。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机联动起落架,以解决起落架重量大、抗冲击性能差、操作复杂、重量大影响续航时间等等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新型多旋翼无人机联动起落架,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同侧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突出于侧壁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两者相邻的端部铰接,第一凸起部的另外一端与支撑杆的一端铰接,第二凸起部的另外一端与起落架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外一端与起落架杆铰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对运动带动起落架杆实现收起和展开状态的切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上靠近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朝向第二连接部的榫头,第二连接部上靠近第一连接部的一端设置有与榫头配合的榫槽。
进一步的,所述榫头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插入固定件的第一凹槽,开设有榫槽的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侧壁上开设有与第一凹槽配合的第二凹槽,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配合后,第二凹槽贯穿第一凹槽。
进一步的,所述榫头设置在远离第一凸起部的第一连接部的靠近第二连接部的端部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为弯曲形状,所述支撑杆朝向起落架杆内凹。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材质为弹簧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完全配合时,起落架杆处于展开状态,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旋转90度后,起落架杆两端的连线与第二连接部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设置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个末端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抵顶。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与第一凸起部、第一凸起部与第二凸起部、第二凸起部和起落架杆之间分别通过轴铰接,当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完全配合时,三个轴在同一纵向截面上的轴心位于同一直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天津航天中为数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3364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