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下遥控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271903.4 | 申请日: | 2016-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3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宇;苗亮泽;蒋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3C11/48 | 分类号: | B63C11/48;B63C11/00;B25J5/00;B25J19/0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盛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3243 | 代理人: | 贾森君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遥控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水下遥控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当中,它不但可以节省人力,还可以胜任许多人类无法实现的工作。目前随着对海洋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也快速发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作为海洋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监测、资源探测、海洋灾害预警提供全面的、多层次的海洋科学数据,对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环境保护、保护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海洋监测系统是海洋监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由海洋台站、海洋监测浮标、海洋卫星和海洋测报船等组成。我国海洋监测的方式按照海洋监测系统的组成主要分为三类:近岸固定台站式观测,主要是连续监测海岸带的海浪、海温、潮汐、风暴潮以及海洋气象等海洋现象;对于300平方千米的大区域海洋监测采用的是投放海洋观测浮标的方式,以获取气象数据和海洋表层水文数据。通过水下遥控机器人进行海洋无人智能监测是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
中国专利(公告号:CN1480300,公开日:2004-03-10)公开了一种鱼形仿生机器人,该鱼形仿生机器人由鱼形外壳及框架、沉浮机构、摇摆机构、摆动机构、信息感知机构、控制器及电源构成;鱼身与鱼尾之间为活动连接;框架密封在鱼形外壳内,沉浮机构、摇摆机构、信息感知机构、控制器及电源均安装在框架内;沉浮机构置于鱼头内,摇摆机构由摇摆电机、曲柄摇杆机构、伸出杆、鱼鳍左右各一个对称设置;摆动机构由摆动电机连接驱动导出杆组成,导出杆的外端连接驱动固定在鱼尾上的摆动连接件;信息感知机构中的距离传感器设在鱼头的最前部,视觉传感器设在鱼头前部的鱼眼位置,姿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在鱼身内;控制器及电源设在鱼身内。
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的鱼形仿生机器人功能比较单一,行动比较迟缓,只能做一些简单的拍照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水下遥控机器人,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升水下遥控机器人在水中的作业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水下遥控机器人,包括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两侧设有履带,所述机架的上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有若干个朝上的叶轮一,所述机架的前侧设有叶轮二,所述机架的后侧设有叶轮三,所述叶轮二和叶轮三的轴向与所述履带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机架内设有电池以及与所述电池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带动所述履带、叶轮一、叶轮二和叶轮三运转;所述机架的前侧还设有机械手。
其原理如下:本机器人在水底地面上或陆地底面上均可以通过履带行走,在水中悬浮时可以通过叶轮二和叶轮三的转动带动起前后移动,通过叶轮一的转动带动起上下移动,通过叶轮一、叶轮二和叶轮三的正反转能够实现本机器人的前进后退以及上升下降;通过机械手能够完成自动取样能作业。本水下机器人使用的是自主设计的推进方式和小型自制机械手,推进方式由侧向水平推进器和纵向沉浮推进器这两种推进器来共同实现,可以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自由的转向和移动,适合在复杂又狭隘的水下空间进行作业。而小型机械手可以抓取一些小型的水下文物或者地质样本;其整体较为轻便的优点,还可搭载一些小型的辅助设备。
在上述的水下遥控机器人中,所述叶轮一的数量为四个且呈矩形阵列分布,所述叶轮二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间隔设置,所述叶轮三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间隔设置,所述叶轮二的位置高度与所述叶轮三的位置高度相同。通过这些叶轮的组合动作,能够完成复杂的复合运动和运动姿态,从而能够适应狭隘的水下空间区域,作业能力和适应能力强。
在上述的水下遥控机器人中,所述机架内设有控制器,所述机架上具有伸出所述顶盖的遥控天线。通过遥感信号进行远程遥控操作指挥。
在上述的水下遥控机器人中,所述机架的前侧还设有摄像头以及LED灯。这样能够进行实时拍摄,传递视频或图片,提高科研的效率,通过LED灯进行补光,提高拍摄效果。
在上述的水下遥控机器人中,所述顶盖上还设有太阳能电池板且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能够为所述电池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机器人使用的是自主设计的推进方式和小型自制机械手,推进方式由侧向水平推进器和纵向沉浮推进器这两种推进器来共同实现,可以在较为狭小的空间内自由的转向和移动,适合在复杂又狭隘的水下空间进行作业。而小型机械手可以抓取一些小型的水下文物或者地质样本;其整体较为轻便的优点,还可搭载一些小型的辅助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大学,未经浙江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2719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