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减震前叉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38568.0 | 申请日: | 201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7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绿驹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21/08 | 分类号: | B62K2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沪慧律师事务所31311 | 代理人: | 李秀兰 |
地址: | 317502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减震 前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前叉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减震前叉。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动车、摩托车等车辆的前叉结构中,由于联板存在加工公差,不可避免的会造成前减震的安装尺寸偏差,导致在装配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前减震安装后开档角度外偏,轴套、轮毂与前叉之间安装会留有间隙,在紧固前轮轴时,强制拉紧中间间隙,会使得减震没能处在自由状态下,容易出现卡滞或者使用后减震因油封单边受力摩擦而出现漏油的现象,影响正常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解决减震漏油的减震前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减震前叉,包括联板,联板上端固连有立管,联板两端分别固设有左、右导向管,所述左、右导向管内均设置有减震弹簧,减震弹簧上端抵接在导向管的顶部、下端抵接在活塞杆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上下活动设置在导向管内,且两活塞杆下端部分别固连在两插管内,所述两插管分别上下活动、密封套接在左、右导向管上;所述两插管底端均设置有固定前轮轴的轴孔,其中一插管上的轴孔的侧壁上轴向开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两侧面通过紧固件周向固定前轮轴,另一插管上的轴孔通过螺母轴向固定前轮轴。
优选地,所述开口槽的两侧面间距为1-2mm。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为螺栓,所述开口槽侧面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纹连接改变轴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插管上端设置有台阶孔,台阶孔内设置有内油封,所述内油封通过卡簧限位,所述卡簧上端还设置有外油封。
优选地,所述内外油封内均设置有加强件。
优选地,所述活塞杆的上端外侧设置有次级弹簧,次级弹簧上端抵接在活塞杆上端部的限位块上,次级弹簧下端抵接在导向管的底端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限位块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活动设置在导向管的内壁上;所述导向管下端内设置有下油封,下油封内壁活动设置在活塞杆外壁上。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前叉与前轮轴的安装方式为先用螺母轴向固定前轮轴的一端,然后用螺栓周向固定前轮轴的另一端,使左、右减震均处于自由状态,防止出现卡滞或者使用后减震因油封单边受力摩擦而出现漏油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的导向管和插管通过内置加强件的内外油封密封,并通过卡簧限位,可以增加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并有效防止漏油。
3.本实用新型次级弹簧可以减缓减震弹簧复位时产生的作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减震的剖面图。
图中:1-立管;2-螺栓安装位;4-联板;5-导向管;6-插管;7-轴孔;8-开口槽;9-前轮轴;10-螺母;11-紧固件;12-安装孔;20-减震弹簧;21-活塞杆;22-台阶孔;23-内油封;24-卡簧;25-外油封;26-加强件;27-次级弹簧;28-限位块;29-密封圈;30-下油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3:
一种减震前叉,包括联板4,联板4上端固连有立管1,立管1用于连接固定在车架上,联板4两端分别固连有左、右导向管5,所述左、右导向管5内均设置有减震弹簧20,减震弹簧20上端抵接在导向管5的顶部,减震弹簧20下端抵接活塞杆21的上端部,所述活塞杆21上端部上下活动设置在导向管5内。螺丝穿过插管6底部的安装孔12将所述活塞杆21固连在插管6内。且左、右插管6分别上下活动、密封套接在左、右导向管5上。左、右插管6底端均设置有固定前轮轴9的轴孔7,其中右插管6上的轴孔7的侧壁上向外延伸有螺栓安装位2,在螺栓安装位2的沿孔径方向上开设有开口槽8,开口槽8连通轴孔7且将螺栓安装位2分成两部分,上部分开设有螺栓安装通孔,下部分开设有有螺纹孔。螺栓安装位2通过紧固件11改变轴孔7的直径来实现周向固定前轮轴9的目的;所述右插管6上的轴孔7通过螺母10轴向固定前轮轴9。
优选地,所述开口槽8的两侧面间距为1-2mm。
优选地,所述插管6上端设置有台阶孔22,台阶孔22内设置有内油封23,所述内油封23通过卡簧24限位,所述卡簧24上端还设置有外油封25。导向管5和插管6通过内置加强件26的内、外油封23、25密封,再通过卡簧24限位,可以有效防止连接处的漏油现象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绿驹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绿驹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385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