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双道钢管打捆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53473.0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64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付永领;韩国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博德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3/02 | 分类号: | B65B13/02;B65B13/18;B65B2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96 北京市西城区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钢管 打捆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管打捆装置领域,具体为全自动双道钢管打捆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有多条钢管生产线,许多生产线年产量可以达到50万吨,并且钢管应用广泛,钢管仍有较大市场空间。但目前钢管大都采用手动打捆、或半自动打捆,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包装质量的规范化要求的提高,手动打包逐渐暴露出打捆包装质量不一致、生产节奏不能满足要求、工作环境差、工人劳动强度太大甚至无法忍受等问题,包装质量差效率低下,严重影响着生产厂的营销、生产、运输以及公司发展,所以进行全自动包装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全自动双道钢管打捆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全自动双道钢管打捆机器人,包括底盘和打捆机头;所述打捆机头包括成型器、送丝机构、剪切机构、拧丝机构和防脱挤平机构,所述成型器包括上抱臂和下抱臂,所述上抱臂和下抱臂上均安装有成型缸;所述成型器内壁设置有导丝槽;所述上抱臂末端设置有送丝机构,所述送丝机构包括抽送丝马达和压紧液压缸;所述送丝机构下方设置有剪切机构;所述上抱臂和下抱臂末端连接处设置有拧丝机构和防脱挤平机构;所述拧丝机构包括拧丝钳,所述拧丝钳端部设置有钳口;所述打捆机头设置有行走滚轮,所述底盘设置有滑轨,所述行走滚轮连接在滑轨上;所述打捆机头侧部设置有驱动控制系统;所述驱动系统下方安装有液压马达;所述成型器、送丝机构、剪切机构和防脱挤平机构均与驱动控制系 统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成型缸设置有六个,且均匀分布在成型器侧面。
优选的,所述底盘定位于辊道一侧的基础轨道上,且设有行走装置可方便地进入和退出辊道。
优选的,所述驱动控制系统采用PLC气压控制系统与手动继电器控制相互余度备份。
优选的,所述导丝槽采用双通导丝槽。
优选的,所述滑轨与底盘夹角为4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不仅满足钢管生产厂的生产实际需要,还能够解决恶劣的劳动环境和条件,可实现一台打捆机器人打圆形、正六角形、梯形、三角型、平行四边形状钢捆;克服了大截面钢材打单道捆易散捆的缺陷,提高了捆结的牢固性;提高产品包装质量,打捆结实,安全可靠,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节能节电,具有无故障运行时间长的优点;该产品适应能力强,可满足不同拉紧力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左视图。
附图标记中:1-底盘;2-打捆机头;3-成型器;4-送丝机构;5-剪切机构;6-拧丝机构;7-防脱挤平机构;8-上抱臂;9-下抱臂;10-导丝槽;11-抽送丝马达;12-压紧液压缸13-拧丝钳;14-钳口;15-行走滚轮;16-滑轨;17-驱动控制系统;18-成型缸;19-行走装置;20-液压马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的实施例:
全自动双道钢管打捆机器人,包括底盘1和打捆机头2;打捆机头2包括成型器3、送丝机构4、剪切机构5、拧丝机构6和防脱挤平机构7,成型器3包括上抱臂8和下抱臂9,上抱臂8和下抱臂9上均安装有成型缸18;成型器3内壁设置有导丝槽10;上抱臂8末端设置有送丝机构4,送丝机构4包括抽送丝马达11和压紧液压缸12;送丝机构4下方设置有剪切机构5;上抱臂8和下抱臂9末端连接处设置有拧丝机构6和防脱挤平机构7;拧丝机构6包括拧丝钳13,拧丝钳13端部设置有钳口14;打捆机头2设置有行走滚15,底盘1设置有滑轨16,行走滚轮15连接在滑16上;打捆机头2侧部设置有驱动控制系统17;驱动控制系统17下方安装有液压马达20;成型器3、送丝机构4、剪切机构5和防脱挤平机构7均与驱动控制系统17电连接。
成型缸18设置有六个,且均匀分布在成型器3侧面;底盘1定位于辊道一侧的基础轨道上,且设有行走装置19可方便地进入和退出辊道;驱动控制系统17采用PLC气压控制系统与手动继电器控制相互余度备份;导丝槽10采用双通导丝槽;滑轨16与底盘1夹角为45°。
上述的机构工作各个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博德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博德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534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自动扫描贴标码垛封膜设备
- 下一篇:一种包装机烟支输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