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50461.8 | 申请日: | 2016-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385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23 |
发明(设计)人: | 蔡尚勳;沈建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48 | 分类号: | H01L33/48;H01L33/54;H01L33/60 |
代理公司: | 广州高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76 | 代理人: | 董博 |
地址: | 523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具体涉及一种具非对称光型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由于具有高亮度、反应速度快、体积小、污染低、高可靠度、适合量产等优点,因此发光二极管在照明领域或是消费性电子产品的开发应用亦将越来越多,目前已将发光二极管广泛地应用在大型看板、交通号志灯、手机、扫描器、传真机的光源以及照明装置等。基于上述可知,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以及亮度需求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是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开发将是固态照明应用上的重要课题。
此外,以车灯为例,由于车灯除了需符合亮度的规范外,也需符合投射角度的规范,以确保行车人员的行车安全。然而,目前的作法皆是在反射灯杯上作非对称的设计。当发光二极管搭配非对称设计的反射灯杯时,则可透过反射灯杯的导引而产生非对称光型。也就是说,透过非对称设计的反射灯杯来使车灯的投射角度与亮度符合车辆规范。但目前的作法除了因需采用特制的反射灯杯而导致成本增加外,更易受反射灯杯与发光二极管间的组装误差的影响而连带造成车灯的光型调整的不便,此外过多的一次、二次光学的设计也将造成不必要的光效率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藉以解决发光二极管因需搭配特制的反射灯杯而导致成本增加的问题,与因反射灯杯与发光二极管间仍存在有组装误差而连带造成车灯的光型调整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凹槽,由一底部与至少一边墙所形成;以及
一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底部上,该底部相对的两侧位置为一非对称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该底部具有相对的一内表面及一外表面,该发光元件设置于该内表面上,并位于该内表面相对于该底部的该外表面的一中心点的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该发光元件具有一出光面,该边墙的部分遮盖该发光元件至少部分的该出光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该至少一边墙的数量为一个,并包含一第一边墙,位于该底部的其中一侧,并凸出于该底部的一内表面,该第一边墙具有一第一反射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该第一反射面为选自由曲面、倾斜面及直立面所组成的群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该发光元件于远离该底部的一侧具有一出光面,该第一反射面的部分遮盖该发光元件至少部分的该出光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还包含一封装胶,该封装胶掺杂有一荧光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根据上述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透过光反射表面的相对两侧部或相邻两侧部相对于发光元件为非对称配置,使得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本身即可提供非对称的光型,故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能避免搭配特制的反射灯杯,仅需搭配一般的反射灯杯,进而降低具有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成本。
此外,由于单靠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本身即可提供非对称的光型,不需要额外加入一次或二次光学,故能够将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与相关反射杯与透镜间的组装误差的影响以及在效率上的损耗降至最低。藉此,让具有本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发光二极管灯具所产生的光型更容易符合所需的规格。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沿图1的A-A割面线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沿图1的B-B割面线所绘示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光型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10a、10b、10c、10d、10e、10f 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100 凹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未经东莞艾笛森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5046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低压扩散炉炉口隔热结构
- 下一篇:一种紫外LED封装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