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强电压钳制和ESD鲁棒性的嵌入式高压LDMOS-SCR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86167.6 | 申请日: | 2016-03-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385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7-13 |
发明(设计)人: | 梁海莲;刘湖云;顾晓峰;丁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7/02 | 分类号: | H01L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电压 钳制 esd 鲁棒性 嵌入式 高压 ldmos scr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集成电路的静电放电保护领域,涉及一种高压ESD保护器件,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强电压钳制和ESD鲁棒性的嵌入式高压LDMOS-SCR器件,可用于提高高压集成电路片上ESD保护的可靠性。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技术的不断改进,电路系统不断向高密度、集成化方向发展。为满足电路系统高度集成化的发展需求,功率半导体集成技术在电路系统中应用日益广泛。尽管静电放电(ESD)对CMOS集成电路的损害已引起了电路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与重视,传统的低压ESD防护方法与措施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因功率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引入导致电路系统的工作电压不断升高,传统的低压ESD防护方法和措施不能简单的移植到当今功率半导体集成电路系统中,功率半导体集成电路或片上高压集成电路(高压IC)的ESD防护已成为静电防护领域的一个重要问题与研究热点。因高压IC通常工作在大电压、大电流、强电磁干扰、频繁热插拔、超高或低于室温等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高压IC的片上ESD防护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对功率IC的ESD保护设计做额外的技术考量。
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LDMOS)器件因其具有耐高压和低导通电阻的特性,在高压IC的输出端常被用作负载的驱动管和ESD自保护器件。但是,随着IC制备工艺特征尺寸的不断减小,高压IC的芯片面积不断缩小,LDMOS单位面积的电压钳制能力和ESD鲁棒性也受到削弱,难以达到国际电工委员会规定的电子产品要求人体模型不低于2000V的静电防护标准(IEC6000-4-2)。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断摸索,人们发现在LDMOS器件结构内部嵌入可控硅(SCR),获得的LDMOS-SCR结构可大幅提高器件的ESD鲁棒性。然而,嵌入了SCR的LDMOS器件在ESD脉冲作用下开启后的维持电压大幅减小,极易产生闩锁效应。若能提高LDMOS-SCR器件的维持电压或电流,则可有效避免器件产生闩锁。本发明实例通过结合LDMOS-SCR强鲁棒性与叉指MOS结构的大电容优势,设计了一个具有易触发,高维持电压与电流特性的强电压钳制和ESD鲁棒性的嵌入式高压LDMOS-SCR器件。在ESD脉冲作用下,该ESD高压保护器件会形成具有LDMOS-SCR结构的ESD电流泄放路径,增强器件的电流泄放能力和ESD鲁棒性,另外,具有内嵌PMOS和NMOS叉指结构的阻容耦合电流泄放路径,可促使器件在ESD脉冲来临时快速触发开启,具有易触发特性。而且,PMOS和NMOS多叉指结构,一方面,可增大器件的寄生电容,提高器件开启速度和触发电流;另一方面,当器件开启之后,维持电流增大,可降低器件SCR路径中的电子与空穴发射率,从而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和电压钳制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高压IC中的片上ESD防护器件普遍存在维持电压低、抗闩锁和电压钳制能力不足的问题,本发明实例设计了一种具有强电压钳制和ESD鲁棒性的嵌入式高压LDMOS-SCR器件,既充分利用了LDMOS-SCR器件耐高压和强ESD鲁棒性的特点,又利用了嵌入式PMOS与NMOS叉指结构的大电容寄生效应的特点,以形成既具有LDMOS-SCR结构的ESD电流导通路径,又具有嵌入式PMOS与NMOS叉指结构的寄生阻容耦合电流导通路径,提高器件的维持电压和电流,增强器件的抗闩锁能力和ESD鲁棒性,可适用于高压IC的片上ESD保护。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具有强电压钳制和ESD鲁棒性的嵌入式高压LDMOS-SCR器件,其包括源端内嵌NMOS叉指结构和漏端内嵌PMOS叉指结构的阻容耦合电流路径和具有LDMOS-SCR结构的ESD电流泄放路径,以增强器件的ESD鲁棒性,提高电压钳制能力,其特征在于:主要由P衬底、P阱、N阱、第一场氧隔离区、第一P+注入区、第二场氧隔离区、第一N+注入区、第一鳍式多晶硅栅、第二N+注入区、第二鳍式多晶硅栅、第三N+注入区、第三鳍式多晶硅栅、多晶硅栅、第四鳍式多晶硅栅、第二P+注入区、第五鳍式多晶硅栅、第三P+注入区、第六鳍式多晶硅栅、第四P+注入区、第三场氧隔离区、第四N+注入区和第四场氧隔离区构成;
在所述P衬底的表面区域从左至右依次设有所述P阱和所述N阱,所述P衬底的左侧边缘与所述P阱的左侧边缘相连,所述P阱的右侧与所述N阱的左侧相连,所述N阱的右侧与所述P衬底的右侧边缘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861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7-00 由在一个共用衬底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半导体或其他固态组件组成的器件
H01L27-01 .只包括有在一公共绝缘衬底上形成的无源薄膜或厚膜元件的器件
H01L27-02 .包括有专门适用于整流、振荡、放大或切换的半导体组件并且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包括至少有一个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无源集成电路单元的
H01L27-14 . 包括有对红外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者微粒子辐射并且专门适用于把这样的辐射能转换为电能的,或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控制电能的半导体组件的
H01L27-15 .包括专门适用于光发射并且包括至少有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者表面势垒的半导体组件
H01L27-16 .包括含有或不含有不同材料结点的热电元件的;包括有热磁组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