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压连接器及其连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102271.2 | 申请日: | 2016-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923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8 |
发明(设计)人: | 丁更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3/00 | 分类号: | B60L3/00;H01R13/6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刘路尧;逢京喜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连接器 及其 连接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高压系统中高压连接器及其连接系统。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对整车的动力性能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中,维修开关通过高压连接器实现与电池组的 连接,进一步使电池包能够为整车高压负载供电。
现有技术中,高压连接方案有两种,一种是不带互锁辅助触点的连接 器,如图1是现有技术中不带互锁触点的连接器示意图,图1中,需要连接 时,连接端口1插入连接端口2中(或者连接端口2插入连接端口1中),高 压触点1A与高压触点1B接触,高压触点2A与高压触点2B接触,从而实现 了高压接通;另一种则是带互锁辅助触点的连接器,如图2是现有技术中带 互锁触点的连接器示意图,图2中,需要连接时,连接端口1’插入连接端口 2’中(或者连接端口2’插入连接端口1’中),高压触点1A’与高压触点1B’ 接触,高压触点2A’与高压触点2B’接触,从而实现了高压接通;互锁触点 1A’与互锁触点1B’接触,互锁触点2A’与互锁触点2B’接触,从而实现了低 压互锁信号的接通,此时可以通过互锁信号检测高压触点是否连接;现有 技术中这两种高压连接器的缺点是:无法实现对连接器连接断开状态的提 前预估。
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连接器及其连接系统,以实现对连接器断 开状态的提前预估,从而提高连接状态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包括:第一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 所述第一连接端口包括:第一高压触点、第二高压触点、第一互锁触点以 及第二互锁触点,其中,所述第一高压触点的第一端用于连接高压线,所 述第二高压触点的第一端用于连接高压线,所述第一互锁触点的第一端与 所述第二互锁触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端口包括:第三高压触点、 第四高压触点、第三互锁触点以及第四互锁触点;所述第三高压触点的第 二端用于连接高压线,所述第四高压触点的第二端用于连接高压线,所述 第三互锁触点的第二端用于连接低压线,所述第四互锁触点的第二端用于 连接低压线;所述第三高压触点的第一端至第三互锁触点的第一端沿插接 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设定距离;所述第四高压触点的第一端至第四互锁 触点的第一端沿插接方向上的距离大于等于设定距离。
优选地,所述设定距离为1.15cm。
一种高压连接器连接系统,所述连接系统包括:控制器和如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高压连接器;所述控制器通过第一I/O口与所述高压连接器的 第三互锁触点的第二端连接,通过第二I/O口与所述高压连接器的第四互 锁触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控制器通过检测所述第一I/O口与所述第二I/O 口的电平,以判断所述高压连接器的高压连接状态。
优选地,还包括:
与第二I/O口连接的分压电阻;所述分压电阻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 二I/O口连接,所述分压电阻的另一端与地连接。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为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压连接器及其连接系统,由于高压连接器的第三 高压触点的第一端与第三互锁触点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设定距 离,第四高压触点的第一端与第四互锁触点的第一端的垂直距离大于等于 设定距离,因此在高压连接器的第一连接端口与第二连接端口插接的过程 中,高压触点首先结合,互锁触点其次结合;将高压连接器与控制器连接, 通过控制器对互锁触点的信号的采集,判断所述高压连接器的高压连接状 态。通过本实用新型,在断开高压连接器时,低压互锁触点首先断开,从 而控制器提前获悉高压触点有断开的征兆,从而保证了高压触点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不带互锁触点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带互锁触点的连接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高压连接器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连接器的连接方式一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高压连接器的连接方式另一种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高压连接器连接系统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10227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辅助发电的燃料电池汽车
- 下一篇:多功能密封燃油箱阀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