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形大巴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016106.5 | 申请日: | 2016-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5269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荣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H17/00 | 分类号: | A63H17/00;A63H17/26;A63H17/25;A63H29/22;A63H11/12 |
代理公司: | 汕头市南粤专利商标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301 | 代理人: | 余飞峰 |
地址: | 515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形 大巴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形大巴机器人。
背景技术
目前,变形玩具车分为传统的手动变形和新式的电动变形两大类别,对于传统的变形玩具车而言,结构简单,可玩性不强;另外,对于部分轴距较长的变形玩具车而言,可能由于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导致变形后车体站立不稳;当这类玩具车改装成电动变形玩具车时,更可能由于不合理的结构,以及较低的驱动效率而使玩具车的变形速度较为缓慢,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变形。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形大巴机器人,通过合理设置大巴变形形成机器人的变形机构,能使变形后的变形大巴机器人顺利直立;当改装为电动驱动变形的构造时,通过齿轮箱内齿轮的合理排布,使大巴机器人能够通过电动遥控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完成变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加以实施:
一种变形大巴机器人,包括类似躯干的车头,车头顶部铰接有机器人头部件,车头底部前端与类似腿部上底盘前端形成第一铰接部,车头顶部后端与类似后背的上车身前端形成第二铰接部,上底盘的后端与带后车轮的下底盘的前端形成第三铰接部,下车身安装于下底盘上,位于车体内部的遥控元件,其包括位于下底盘前端的,由前电机驱动的齿轮箱、位于上底盘后端的升降连接件、升降连杆,所述的升降连杆两端分别连接升降连接件与上车身后端;齿轮箱的输出齿轮与升降连接件的升降齿轮相互啮合,并在前电机的驱动下使上底盘绕第三铰接部相对下底盘自水平向垂直状态旋转或复位、升降连杆牵引上车身绕第二铰接部相对车头自水平向垂直状态旋转或复位、车头绕第一铰接部相对上底盘自垂直状态向水平状态旋转或复位;还包括带前车轮且类似左右手的左右车门,通过带弹性件的水平连杆连接车头并可相对车头开合;所述的前电机的运动由遥控元件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的左右车门各具备保持平行的第一水平连杆和第二水平连杆,所述的第一水平连杆和第二水平连杆与连接杆的两端铰接并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保持不相接触的状态并使车门打开;所述的上底盘内具有压合结构,上车身绕第二铰接部相对车头自水平向垂直状态旋转状态时,压合结构推移第一水平连杆和/或第二水平连杆,使两者相互收拢使车门向内关闭,弹性件转为压缩状态。通过合理设置压合结构,能使大巴在变形的过程中,通过水平连杆-弹性件的变形,使车辆在变形过程中,车门自动收拢和开启,减少了手动操作的步骤,且增加了趣味性。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底盘还包括驱动后车轮旋转的运动电机,所述的电机由遥控元件控制。增设运动电机,能够使大巴机器人可以变形的同时,还能够进行遥控行驶。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运动电机包括控制左侧车轮的左运动电机和控制右侧车轮的右运动电机,所述的左运动电机和右运动电机由遥控元件分别控制。通过设置左、右运动电机,并由遥控元件分别控制,能够通过控制左、右运动电机输出不同的转速而使变形大巴行驶过程中能够拐弯。
再进一步的,还包括万向轮,所述的万向轮安装于下底盘前端,且底部与前车轮、后车轮底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万向轮能使拐弯的过程更加顺畅。
作为一种优秀实施方案,所述的机器人头部件通过弹性件的使头部保持仰起状态;所述的上车身还包括头部压合盖,车头和上车身保持水平状态时,所述的头部压合盖能压合机器人头部件向车头内的凹槽收合。
作为另一种优秀实施方案,所述的齿轮箱还包括输入齿轮和传动齿轮,所述的输出齿轮的轮齿大小大于输入轮齿的大小;所述的传动齿轮分别与输入齿轮和输出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的传动齿轮的数目为1~3个。
将前电机-输出齿轮的传输方式改为前电机-输入齿轮-传动齿轮-输出齿轮的传动方式,并合理设置各齿轮轮齿的大小,能使变形时输出齿轮输出力量更有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底盘长度占下底盘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所述的上车身长度占车身整体长度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通过合理安排上下车身和上下底盘的分占比,使得轴距较长的变形大巴机器人在变为机器人形态时能够较为平稳的站立,避免倾倒。
进一步的,打开状态下左右车门之间宽度至少为车体宽度的1.5倍。当左右车门宽度设置为合理的宽度时,能够起到平衡车体的作用,同样能起到防止机器人直立状态发生倾倒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之处:
1.通过将车头,上下车身,上下底盘,车门设置为类似机器人的各部位,并通过合理铰接的方式,使大巴能够顺利变形为机器人;再进一步通过设置这些部件的长度比,以及车门的宽度,能使机器人站立更加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未经汕头市美致模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0161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遥控电动变形直升机
- 下一篇:玩具旋转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