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有利于整车后碰的后车架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611264698.3 | 申请日: | 201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刘烨;雷露露;朱万才;杨圣杰;周容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15 | 分类号: | B62D21/15;B62D2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吉华烽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44248 | 代理人: | 于标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利于 整车 车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有利于整车后碰的后车架结构。
背景技术
后车架承担了后碰产生的大部分能量,为满足乘用车后碰燃油系统安全要求,通常将油箱与燃油管的布置于后轮前端,注油管路在后轮前端跨过大梁(如图1),以保证大梁后碰时有足够长的吸能空间,防止侧围变形挤压管路,导致油管破损漏油。新车型开发为拓展成员空间以及提升整车NVH性能,更换大轮胎,注油管路后移至后轮罩后端(如图2),原有后车架结构带来了以下问题:
1.后碰时,后大梁吸能及抵御变形能力差,如图View A;
2.后碰时,侧围变形严重,油管遭侧围轮罩变形挤压,导致燃油泄漏,如图View B;
3.后碰时,后大梁局部诱导变形能力弱,如图View B。
在图中,1-后大梁,2-侧围,3-后大梁后加强板,4-注油管路管,5-油箱,6-后大梁延伸件C。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利于整车后碰的后车架结构,包括后大梁、第一后大梁延伸件,所述第一后大梁延伸件焊接在所述后大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后车架结构包括第三排座椅加强板、后大梁加强板,所述第三排座椅加强板和所述后大梁加强板焊接在所述后大梁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排座椅加强板后端延长至180mm,所述后大梁加强板后端延长至300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后车架结构还包括焊接在所述后大梁端部的第二后大梁延伸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后大梁延伸件为一体成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后大梁延伸件厚度为1.5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后车架结构还包括焊接在所述第二后大梁延伸件上的后端横梁焊合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该后车架结构还包括后地板横梁、后地板横梁延伸件,所述后地板横梁延伸件焊接在所述后大梁上,所述后地板横梁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延伸件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地板横梁延伸件厚度为1.5mm。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大梁设有Z向筋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能够使大梁形成逐级抵抗变形的能力,提高整车后弯刚度,增强车身强度,且有利于车身减重。
附图说明
图1是背景技术中的注油管路在后轮前端跨过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背景技术中的注油管路在后轮后端跨过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view 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的view B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后车架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view C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的view D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碰撞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5-8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有利于整车后碰的后车架结构,包括后大梁1、第一后大梁延伸件9,所述第一后大梁延伸件9焊接在所述后大梁1上。
该后车架结构包括第三排座椅加强板8、后大梁加强板3,所述第三排座椅加强板8和所述后大梁加强板3焊接在所述后大梁1上。
所述第三排座椅加强板8后端延长至180mm。
所述后大梁加强板3后端延长至300mm,与第三排座椅加强板8形成逐级过渡,使大梁抵拥有逐级抗变形能力。
该后车架结构还包括焊接在所述后大梁1端部的第二后大梁延伸件5。
所述第二后大梁延伸件5为一体成型。
所述第二后大梁延伸件5厚度为1.5mm。
该后车架结构还包括焊接在所述第二后大梁延伸件5上的后端横梁焊合件10。
该后车架结构还包括后地板横梁6、后地板横梁延伸件7,所述后地板横梁延伸件7焊接在所述后大梁1上,所述后地板横梁6与所述后地板横梁延伸件7相连。
所述后地板横梁延伸件7厚度为1.5mm,减弱后大梁尾端强度,利于后碰变形。
本发明后碰性能良好,注油管路无破损,挤压,无燃油泄漏,通过后碰测试;后大梁1增加Z向筋条,诱导碰撞变形,并增加焊接管理面,提升零件焊接质量;同时大梁尾部筋条起到减小大梁回弹的作用,提高零件合格率;将整体式横梁五拆分为后地板横梁6和后地板横梁延伸件7,提升横梁与大梁的连接强度,以及提升抵抗变形的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2646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出音管角度可调耳机
- 下一篇:一种运材半挂车车架尾部横向拉紧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