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助力驱动单元的减震降噪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81498.1 | 申请日: | 201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6 |
发明(设计)人: | 吉彦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5/04 | 分类号: | B62D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 代理人: | 王雯婷;方燕娜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 驱动 单元 减震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电动助力驱动单元的减震降噪结构,包括:蜗杆、深沟球轴承、阻尼环、衬套,蜗杆的一端套设有阻尼环一,阻尼环一的前方设有浮动支架模块,浮动支架模块的前方设有阻尼环二,阻尼环二的前方设有衬套,衬套的外缘套设有联轴器,蜗杆的另一端套设有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的外缘套设有弹性衬套,弹性衬套的后方设有推力环,推力环的后方设有锁紧螺母,推力环与锁紧螺母之间设有膜片弹簧,所述蜗杆两端的伸出轴上进行了包塑处理,本发明增加了浮动支架模块同时在弹性衬套上增加了凹槽与梯形凸台,使得地面的振动在通过蜗轮传递到蜗杆的时候,可以将传递过来的振动完全吸收,防止了蜗杆的攒动,降低了噪音的产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与制造技术领域,具体的讲是一种电动助力驱动单元的减震降噪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的电动助力转向单元通过蜗轮蜗杆的啮合传动把电机助力放大传递给机械转向机,从而完成转向动作,在这一过程中,蜗轮蜗杆单元不仅要承受单机启动时的力矩波动,同时还要吸收来自于路面的震动激励,这些工况都会导致驱动单元内部的零件共振,蜗轮蜗杆的啮合位置错误,啮合区域的受力不均匀以及相关支撑轴承内部钢球的无法稳定导向,上述问题都最终会转化为令舒适度下降的噪声。
为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的电动助力驱动单元的减震降噪结构是十分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突破了现有技术的难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的电动助力驱动单元的减震降噪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电动助力驱动单元的减震降噪结构,包括:蜗杆、深沟球轴承、阻尼环、衬套,其特征在于:蜗杆的一端套设有阻尼环一,阻尼环一的前方设有浮动支架模块,浮动支架模块的前方设有阻尼环二,阻尼环二的前方设有衬套,衬套的外缘套设有联轴器,蜗杆的另一端套设有深沟球轴承,深沟球轴承的外缘套设有弹性衬套,弹性衬套的后方设有推力环,推力环的后方设有锁紧螺母,推力环与锁紧螺母之间设有膜片弹簧,所述蜗杆两端的伸出轴上进行了包塑处理。
所述浮动支架模块由压紧垫片、刚性垫片、弹性垫片、四点角接触轴承和支架组成,四点角接触轴承的外缘套设有弹性垫片,弹性垫片的外缘套设有支架,支架的对应连接蜗杆的端面上设有四个卡口,该端面的前方则设有刚性垫片,刚性垫片的前端设有压紧垫片,压紧垫片将刚性垫片、弹性垫片与四点角接触轴承紧密的压合在支架上。
所述弹性衬套与电动助力驱动单元的壳体相配合的位置开设有凹槽,弹性衬套内圈的底部设有梯形凸台,弹性衬套与蜗杆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一圈间断的卡齿。
所述推力环与弹性衬套相对应的端面上设有一个与弹性衬套内圈底部的梯形凸台尺寸相同的反梯形凸台,所述梯形凸台与反梯形凸台两者相互卡合。
所述膜片弹簧的形状为凸起的圆形。
所述弹性垫片为开口垫片,弹性垫片一侧端面的圆周上固定有两个相对的凸耳,凸耳的尺寸与支架端面上卡口的尺寸相同。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增加了浮动支架模块同时在弹性衬套上增加了凹槽与梯形凸台,使得地面的振动在通过蜗轮传递到蜗杆的时候,利用浮动支架模块与弹性衬套将传递过来的振动完全吸收,防止了蜗杆的攒动,降低了噪音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浮动支架模块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弹性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弹性垫片受力变形曲线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博世华域转向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8149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