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二次进坞的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69433.5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02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佳伟;郄金波;许胜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3C1/10 | 分类号: | B63C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5 | 代理人: | 周涛 |
地址: | 20012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二次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船舶二次进坞的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勘划定位基准线(2)及设置第一定位点(3)、第二定位点(5)、第三定位点(7)和第四定位点(8),配合全站仪(9)来对船舶二次进坞进行精确定位。本发明船舶二次进坞的定位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便、缩短生产周期和节约成本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建造与维修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船舶二次进坞的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修造船行业中,船舶需要被拉进船坞进行施工,主要包括干船坞与浮船坞,这就需要对船舶进坞进行定位。
随着科技进步,全站仪在修造船领域的应用,使船舶二次进坞的定位方法也随着改变,大大减小了定位工作量,且定位更加精准。新方法与原方法相比,原方法还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为了保证船舶纵向方向的定位准确度,需要在船舶外板上设置纵向定位点,使用激光仪,保证激光仪与定位点在同一个肋位面,但是激光仪需要人工观察光点是否在定位点上,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观察角度、距离和因人而异等原因,定位误差很大,经常造成定位失败。
2.为了保证船舶艏艉半宽位置的正确,需要在平行中体部位分别设置两把木尺,在定位过程中,测量外板到坞墙的距离,保证实测距离与理论距离一致,但是在测量过程必须保证木尺与外板垂直,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达到,同时由于船舶的型宽不包括外板厚度,而实测距离则不包括外板厚度,艏艉测量区域的外板厚度也可能不一致,造成定位时容易忽略这点,这都会造成定位失败。
由于上述原因,现有的定位工艺经常发生定位失败,需要重新放水,重新定位,费时费力,增加了船坞周期及费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船舶二次进坞的定位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应用于干船坞及浮船坞,实现船舶二次进坞的精确定位,减少了人力物力的使用,缩短了船坞周期的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船舶二次进坞的定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一、沿船坞长度方向在坞墙上勘划定位基准线,所述定位基准线位置与进坞船舶坞位位置一致;
二、在定位基准线上设置机舱前壁第一定位点;
三、以定位基准线为坞墩布置的中心线,在定位基准线的两侧均匀布设坞墩;
四、在机舱前壁外板上设置一个长度方向上的第二定位点,在平行中体的船艉部设置一个宽度方向上的第三定位点,在平行中体的船艏部设置一个宽度方向上的第四定位点;
五、在进坞船舶艏部和艉部的坞墙上各设置一台全站仪,所述全站仪均以第一定位点为原点,以定位基准线为基准做线性测量;
六、位于船舶艉部坞墙的全站仪测量第二定位点的坐标,当X坐标为X2=0时,此时船舶长度方向到位;
七、位于船舶艉部坞墙的全站仪测量第三定位点的坐标,当第三定位点的Y坐标Y3符合下列公式时,此时进坞船舶艉部宽度方向到位,
Y3=L-B/2-S3
其中,L为定位基准线与船舶坞位中线的距离,B为船舶的型宽,S3为第三定位点处的外板厚度;
八、位于船舶艏部坞墙的全站仪测量第四定位点的坐标,当第四定位点的Y坐标Y4符合下列公式时,此时进坞船舶艉部宽度方向到位,
Y4=L-B/2-S4
其中,S4为第四定位点处的外板厚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94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