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明热电模块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64364.9 | 申请日: | 2016-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42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虞澜;宋世金;刘安安;胡建力;刘丹丹;樊堃;崔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35/34 | 分类号: | H01L35/34;C23C14/04;C23C14/08;C23C14/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明 热电 模块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明热电模块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材料及器件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和工业化的高速发展,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日益迫切。热电模块可以实现温差和直流电的直接转换,且有无机械部件、无噪声、无污染等优点,在工业废热利用、汽车尾气废热发电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目前市场上的热电模块多由传统合金块材组成π型热电臂阵列,通过金属电极将热电臂电串联、热并联成温差热电模块。此类热电模块由于受材料种类、材料维度和模块构型的限制,存在工作温度低、模块体积大、输出功率密度低、原料毒性大、成本高等普遍缺陷。
氧化物薄膜热电模块作为近年新兴的研究领域,与传统合金块材模块相比,由于在材料稳定性和尺寸维度等方面的优势,具有使用温度高、物理化学稳定性好、模块体积小等显著优点,使其更适合在可穿戴设备中应用。而如果能实现热电模块整体的全透明性,则更能增强可穿戴设备的美感和现代感,提升模块的实际应用价值和前景。
目前尚无透明热电模块或其制备工艺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明热电模块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P型透明热电臂淀积: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以P-CuCr1-xMgxO2陶瓷为靶材,在双面抛光Al2O3(0001)单晶衬底的其中一个表面淀积P-CuCr1-xMgxO2薄膜,淀积过程中用镍掩膜板Ⅰ遮挡衬底表面,以获得P型透明热电臂阵列;
(2)N型透明热电臂淀积:将步骤(1)中的双面抛光Al2O3(0001)单晶衬底翻转180°,镍掩膜板Ⅰ位置不变,采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以N-Zn1-yAlyO陶瓷为靶材,在双面抛光Al2O3(0001)单晶衬底的另一表面淀积N-Zn1-yAlyO薄膜,得到N型透明热电臂阵列;其中,每个条状P-CuCr1-xMgxO2薄膜和其背面对应的条状N-Zn1-yAlyO薄膜之间呈X形交叉分布;所述镍掩膜板Ⅰ的镂空掩膜图案为若干倾斜条状,条状之间相互平行、等距排列;
通过镍掩膜板Ⅰ的镂空掩膜图案和与双面抛光Al2O3(0001)单晶衬底的相对位置,控制P-CuCr1-xMgxO2薄膜和N-Zn1-yAlyO薄膜在双面抛光Al2O3(0001)单晶衬底上的淀积位置和形状,使最终得到的P型透明热电臂阵列和N型透明热电臂阵列均为若干相互平行、等距排列的倾斜条状,且每个条状P-CuCr1-xMgxO2薄膜和其背面对应的条状N-Zn1-yAlyO薄膜之间呈X形交叉分布;
(3)金电极制备:采用离子溅射技术在双面抛光Al2O3(0001)单晶衬底的边缘两侧上淀积金电极,淀积过程中用镍掩膜板Ⅱ遮挡双面抛光Al2O3(0001)单晶衬底的边缘两侧;淀积完成后进行退火;最终使每个金电极覆盖在P-CuCr1-xMgxO2薄膜和N-Zn1-yAlyO薄膜的连接处,使P-CuCr1-xMgxO2薄膜和N-Zn1-yAlyO薄膜依次连接,形成两个独立的串联通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643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