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黄鱼干扰素h基因启动子序列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59624.3 | 申请日: | 2016-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010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7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华;丁扬;敖敬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C12Q1/66;C12N15/85;C12N5/10;A01K67/027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5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黄鱼 干扰素 基因 启动子 序列 及其 应用 | ||
1.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其特征在于其序列为:
所述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Promega公司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定量分析了该启动子的活性,以及人工合成双链RNA poly(I:C)、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枯草芽孢杆菌肽聚糖PGN和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刺激对其活性的影响;
2)将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区片段插入Promega公司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使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位于该启动子的控制下,构建得到重组载体pGL3-IFNhP;用重组载体pGL3-IFNhP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RL-TK共同转染EPC细胞,48h后收集转染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别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酶活性值,通过计算二者酶活性值的比值得出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
3)以空载体pGL3-Basic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RL-TK共同转染EPC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作为对照,计算出该启动子的相对活性;再用poly(I:C)、脂多糖LPS、肽聚糖PGN及细菌基因组DNA刺激pGL3-IFNhP转染的EPC细胞,通过分析各处理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的变化,确定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是否受刺激物诱导的影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其特征在于其克隆及其启动子活性的鉴定在构建大黄鱼IFNh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实验系统中应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的活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采用Promega公司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定量分析了该启动子的活性,以及人工合成双链RNA poly(I:C)、大肠杆菌脂多糖LPS、枯草芽孢杆菌肽聚糖PGN和嗜水气单胞菌基因组DNA刺激对其活性的影响;
2)将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区片段插入Promega公司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使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位于该启动子的控制下,构建得到重组载体pGL3-IFNhP;用重组载体pGL3-IFNhP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RL-TK共同转染EPC细胞,48h后收集转染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别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和海肾荧光素酶的酶活性值,通过计算二者酶活性值的比值得出转染细胞中荧光素酶的相对活性;
3)以空载体pGL3-Basic和海肾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RL-TK共同转染EPC细胞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作为对照,计算出该启动子的相对活性;再用poly(I:C)、脂多糖LPS、肽聚糖PGN及细菌基因组DNA刺激pGL3-IFNhP转染的EPC细胞,通过分析各处理组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的变化,确定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的活性是否受刺激物诱导的影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在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在鱼类细胞中高效表达外源基因中应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大黄鱼IFNh基因启动子在构建转基因鱼中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5962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压路机和用于压实地基的方法
- 下一篇:万向车载手机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