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1149080.2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8235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孔勇平;张玉良;钟致民;杨广龙;郑健;周丽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4/00 | 分类号: | H04W64/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孙宝海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信号 强度信息 室内定位 信号强度信息 核密度估计算法 非参数 室内 位点 基站信号强度信息 定位精准度 定位结果 定位设备 定位信息 强度分布 无线保真 无线定位 参考点 信号源 基站 部署 反馈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涉及无线定位领域。其中,本发明的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包括:获取待定位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包括基站信号强度信息和至少一个无线保真WiFi接入点信号强度信息;根据待定位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和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确定定位结果;反馈定位信息。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获取基站和WiFi接入点信号强度信息,利用室内的无线信号强度分布情况,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进行室内定位,无需部署新的定位设备;由于WiFi接入点部署于室内,且采用多个信号源的信号强度信息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了定位精准度的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定位领域,特别是一种室内定位方法、装置和系统。
背景技术
当前常用的定位方法是通过GPS、WiFi(Wireless Fidelity,无线保真)、移动网络基站、蓝牙等设备提供的无线信号来定位。这样的方法在室外定位场合中的精度已经被人们认可。然而,这些设备多数都部署在室外,它们的信号在经过墙壁的反射、折射、散射等之后无法实现室内的准确定位,误差很大。且由于室内面积较小,用户对室内定位的准确度的需求往往更高,现有的定位方式无法满足室内精准定位的需求。
目前在无线定位领域,特别是室内无线定位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无线基站信号,如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通信系统)、CDMA2000(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或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以及蓝牙、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超声等实现室内定位等方面,但这些方法或系统都存在一些应用上的局限:比如利用无线基站信号定位的精度不够、采用RFID标签或超声定位需要安装额外的硬件设备、蓝牙的传输距离一般仅为几十米,其应用的物理范围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提高室内定位精准度的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出一种室内定位方法,包括:获取待定位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包括基站信号强度信息和至少一个WiFi接入点信号强度信息;根据待定位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和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确定定位结果;反馈定位信息。
可选地,根据待定位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和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基于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确定定位结果包括:将待定位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与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概率分布信息相匹配,获取先验概率信息;根据先验概率信息获取后验概率信息;根据室内各个参考点的转移概率矩阵确定定位结果。
可选地,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概率分布信息包括:室内各个参考点的信号强度等于待定位点的无线信号强度的概率信息。
可选地,室内各个参考点的转移概率矩阵为用户在室内各个参考点间移动的概率矩阵。
可选地,还包括:获取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根据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更新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概率分布信息。
可选地,还包括:在室内设定多个参考点;获取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根据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信息和信号衰减特性生成室内各个参考点的无线信号强度概率分布信息。
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获取基站和WiFi接入点信号强度信息,利用室内的无线信号强度分布情况,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算法进行室内定位,无需部署新的如RFID或超声发送设备等定位设备;由于WiFi接入点部署于室内,且采用多个信号源的信号强度信息进行定位,从而实现了定位精准度的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49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