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及其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26377.7 | 申请日: | 2016-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394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郑柄宪;许诚日;林秀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8/0273 | 分类号: | H01M8/0273;H01M8/028;H01M8/24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赵爱玲;张晶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框架 垫片 及其 成型 方法 | ||
1.一种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包括:
基部,为了燃料电池组的气密而沿双极板或膜电极组件或端板的外围部布置,具有以既定的宽度和高度沿双极板或膜电极组件或端板的外围部延长的形状,并由具有弹性的第一基础材料和混合在第一基础材料内的强化纤维形成;以及
第一突起部,具有从所述基部上端突出并延长的形状,且由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
所述第一突起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强化纤维的长度,以通过对第一基础材料和强化纤维的混合材料进行注塑成型或压缩成型而制作时,防止强化纤维向第一突起部的渗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起部从所述基部的上端沿基部延长,且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一突起部沿所述双极板或所述膜电极组件或所述端板的外围部延长而形成闭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起部由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基础材料的材料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础材料与所述第二基础材料是相同的材料,且所述基部和所述第一突起部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起部由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基础材料和混合在第二基础材料内的强化纤维的材料形成,所述第一突起部内的强化纤维的含量少于所述基部内的强化纤维的含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中所述第一基础材料和所述强化纤维的混合比例为,第一基础材料的含量为100phr时,所述强化纤维的含量为10~30phr。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础材料包括三元乙丙橡胶、氟或硅系的橡胶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突起部由包括具有弹性的第二基础材料的材料形成,且所述第二基础材料的硬度低于所述第一基础材料的硬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强化纤维包括碳纤维、玻璃纤维或者芳纶纤维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部的上端隔开布置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分别形成闭环。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延长,且以改变倾斜度的方式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部的上端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相互并排地以之字形形状延长或相互交叉地延长。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部的上端及下端分别隔开布置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基部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形成闭环。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沿燃料电池的正极板和负极板相对而形成的冷却面的外围部布置在所述正极板与所述负极板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用框架垫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部沿所述膜电极组件的外围部分别布置在所述膜电极组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两面分别与所述双极板和所述膜电极组件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2637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材料、正极材料以及电池
- 下一篇: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