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矩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4646.8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信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134 | 分类号: | F16F15/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传递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扭矩传递装置。扭矩传递装置(100)具有第1旋转体(1)、第2旋转体(2)、配置在第1旋转体(1)与第2旋转体(2)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TP)中以吸收第1旋转体(1)与第2旋转体(2)之间的扭矩变动的弹性体(3)、以及设置在弹性体(3)与第1旋转体(1)及第2旋转体(2)之间的片材(4),片材(4)在周向一端面上具有保持弹性体(3)的保持部(421),另一方面在周向另一端面上具有被设置成能与第1旋转体(1)的侧端面(54)及第2旋转体(2)面接触的接触面(422),接触面(422)形成为使得片材(4)的末端部(425)的角度(α1)大于90°。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5年12月16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15-244709号的优先权,其记载内容以参照的方式被引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吸收扭矩变动的功能的扭矩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一种装置,该装置具备与动力源连结的第1旋转体和经由弹性体而与第1旋转体连结的第2旋转体,其经由弹性体将第1旋转体的扭矩传递至第2旋转体,并利用弹性体吸收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之间的扭矩变动。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5-86965号公报(JP2015-086965A)所记载的装置中,第1旋转体与发动机连结,第2旋转体经由离合器与变速器连结。并且,在设于第1旋转体的内部的收纳部中沿周向配置有多个弹簧,并且在各个弹簧的两端配置有薄板构件(弹簧支架),而且在沿周向相邻的薄板构件之间配置有第2旋转体的一部分。由此第1旋转体的扭矩经由弹簧和薄板构件传递至第2旋转体。
但是,在JP2015-086965A所记载的装置中,在降档等引起发动机制动器工作时,作用于薄板构件的离心力增大,薄板构件可能贴附于第1旋转体的收纳部的外周面。其结果是薄板构件无法追随第2旋转体的运动,薄板构件与第2旋转体分离,之后当薄板构件与第2旋转体再接触时,可能对装置产生冲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是将动力源中产生的扭矩传递至被驱动体的扭矩传递装置,其具有:第1旋转体,其被设置成能够以轴线为中心旋转,并与动力源和被驱动体中的任意一方连结;第2旋转体,其被设置成与第1旋转体对置且能够以轴线为中心相对于第1旋转体相对旋转,并与动力源和被驱动体中的任意另一方连结;弹性体,其配置在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中,将来自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中的任意一方的扭矩传递至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中的任意另一方,并且吸收第1旋转体与第2旋转体之间的扭矩变动;以及片材,其以能够相对于第1旋转体和第2旋转体接触或分离的方式设置在扭矩传递路径上的弹性体与扭矩传递路径上的第1旋转体及第2旋转体之间,第1旋转体具有收纳部,该收纳部将片材收纳成能够沿周向移动,并具有限制片材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外周面和限制片材的周向移动的侧端面,片材具有与收纳部的外周面对置的外周面,并且在周向一端面上具有保持弹性体的保持部,另一方面,在周向另一端面上具有被设置成能与侧端面面接触的接触面,在与轴线垂直的平面内,片材的接触面与片材的外周面的交点处的以轴线为中心的圆的切线与接触面所成的角度大于90°。
附图说明
根据与附图相关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更加清楚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在该附图中:
图1是概念性地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装置的应用例的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扭矩传递装置的主要部分结构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构成图2的扭矩传递装置的第1旋转体的后板的俯视图。
图5A是示出作用于第2旋转体的扭矩随时间经历的变化的图。
图5B是示出第2旋转体相对于第1旋转体的扭转角与作用于第2旋转体的扭矩的关系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464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