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扭矩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114646.8 | 申请日: | 201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4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30 |
发明(设计)人: | 村田信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5/134 | 分类号: | F16F15/1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黄纶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扭矩 传递 装置 | ||
1.一种扭矩传递装置(100),其将动力源(101)中产生的扭矩传递至被驱动体(102),
所述扭矩传递装置(100)的特征在于,其具有:
第1旋转体(1),其被设置成能够以轴线(CL0)为中心旋转,并与所述动力源(101)和所述被驱动体(102)中的任意一方连结;
第2旋转体(2),其被设置成与所述第1旋转体(1)对置且能够以所述轴线(CL0)为中心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体(1)相对旋转,并与所述动力源(101)和所述被驱动体(102)中的任意另一方连结;
弹性体(3),其配置在所述第1旋转体(1)与所述第2旋转体(2)之间的扭矩传递路径(TP)中,将来自所述第1旋转体(1)和所述第2旋转体(2)中的任意一方的扭矩传递至所述第1旋转体(1)和所述第2旋转体(2)中的任意另一方,并且吸收所述第1旋转体(1)与所述第2旋转体(2)之间的扭矩变动;以及
片材(4),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第1旋转体(1)和所述第2旋转体(2)接触或分离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扭矩传递路径(TP)上的所述弹性体(3)与所述扭矩传递路径(TP)上的所述第1旋转体(1)及所述第2旋转体(2)之间,
所述第1旋转体(1)具有收纳部(50),该收纳部(50)将所述片材(4)收纳成能够沿周向移动,并具有限制所述片材(4)向径向外侧移动的外周面(55)和限制所述片材(4)的周向移动的侧端面(53、54),
所述片材(4)具有与所述收纳部(50)的外周面(55)对置的外周面(4B),并且在周向一端面上具有保持所述弹性体(3)的保持部(421),另一方面,在周向另一端面上具有被设置成能与所述侧端面(54)面接触的接触面(422),
所述第2旋转体(2)具有与所述片材(4)的所述接触面(422)对置的端面(214),
所述片材(4)的所述接触面(422)具有被设置成能与所述收纳部(50)的所述侧端面(54)面接触的第1接触面(422a)和被设置成能与所述第2旋转体(2)的所述端面(214)面接触的第2接触面(422b),在与所述轴线(CL0)垂直的平面内,所述片材(4)的所述第1接触面(422a)与所述片材(4)的外周面(4B)的交点(P1b)处的以所述轴线(CL0)为中心的圆的第1切线(TL1)与所述第1接触面(422a)所成的第1角(α1)大于90°,所述第2接触面(422b)与所述片材(4)的外周面(4B)的交点(P2b)处的以所述轴线(CL0)为中心的圆的第2切线(TL2)与所述第2接触面(422b)所成的第2角(α2)小于所述第1角(α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2接触面(422b)的轴向两侧形成有一对所述第1接触面(422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接触面(422a)的内径侧端部(P1a)与所述第2接触面(422b)的内径侧端部(P2a)的周向位置彼此相等,所述第2接触面(422b)的外径侧端部(P2b)比所述第1接触面(422a)的外径侧端部(P1b)向周向外侧突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旋转体(1)与所述动力源(101)连结,并且所述第2旋转体(2)与所述被驱动体(102)连结,
所述片材(4)包括:第1片材(41),其配置在所述收纳部(50)的周向一端部,被输入来自所述第1旋转体(1)的扭矩;以及第2片材(42),其配置在所述收纳部(50)的周向另一端部,将输入至所述第1片材(41)的扭矩经由所述弹性体(3)输出至所述第2旋转体(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扭矩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旋转体(1)包括沿周向配置的一对所述收纳部(50),
所述第2旋转体(2)具有突出部(212),该突出部(212)沿径向突出设置在配置于所述一对收纳部(50)中的任意一方的所述第1片材(41)与配置于所述一对收纳部(50)中的任意另一方的所述第2片材(42)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464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