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果蔬保鲜剂用水性松香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1113303.X 申请日: 2016-12-06
公开(公告)号: CN106578026B 公开(公告)日: 2021-04-06
发明(设计)人: 高宏;商士斌;宋湛谦;王丹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
主分类号: A23B7/16 分类号: A23B7/16
代理公司: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代理人: 冯慧
地址: 210042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保鲜剂 水性 松香 聚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本发明提供一种果蔬保鲜剂用水性松香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松香的聚合反应:松香与不饱和酸反应得到松香聚合物产品。第二步,成盐反应:称取松香聚合物20g,研碎后加入500ml四口烧瓶中,并加入180ml水,升温至50~100℃之间。搅拌并慢慢滴加碱溶液,直至松香聚合物完全溶解,调节溶液pH至7~8,用水稀释至合适的浓度。松香聚合物产品的酸值≥150mg/g,软化点≥95℃,溶解性:透明;重金属含量达到食品级要求,其中,砷含量≤2ppm,铅含量≤10ppm。产品分子量较高,成膜性能好,色泽光亮持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蔬保鲜剂的制备及其应用,属于食品储藏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生产的蔬菜水果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而新鲜水果和蔬菜采收后仍然进行着复杂的生理变化、生物变化和物理变化,果蔬的细胞和组织继续进行呼吸和蒸腾作用,很容易产生皱缩、失重、萎蔫、变质等现象,影响了果蔬的品质和销售。因此,果蔬保鲜是蔬菜水果生产、储藏和销售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目前常用的果蔬保鲜被膜剂有蜡、天然树脂、油脂类、紫胶、吗啉脂肪酸盐等。我国大量采用的吗啉脂肪酸盐水果保鲜被膜剂,是以石化资源为原料的,存在对石油依存度大、安全性差的缺点,在欧盟已成禁用产品;植物源紫胶具有无毒、成膜性好、透明度高等特点,早期被开发为制备果蔬保鲜被膜剂的重要原料,但由于紫胶软化点低、热稳定性差,膜剂易泛白,且近年来价格飙升等因素,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植物源果蔬保鲜被膜剂以其来源广、安全性好等特点,显露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实现植物源被膜剂在果蔬上的商品化应用是今后发展的主方向。国内植物源果蔬被膜剂的研发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总体还处于基础理论探求和应用试验阶段,多数是围绕膜的性能及成膜机理展开的研究,较少实现植物源被膜剂的商品化生产。所以新型植物源果蔬保鲜被膜剂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迫切。

松香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可再生林特产资源,松香酸含有三环二萜菲骨架,具有无毒、透明及良好的成膜性和膜剂稳定性,可成为开发果蔬保鲜被膜剂的优势原料。

经对现有文献检索发现,使用松香类产品制备果蔬被膜剂的专利有:1)申请专利号,201010185249.6,发明名称,一种中药保鲜果蜡的生产方法,其中用到1~2%的马来松香改性树脂水溶液,其制备方法是将马来松香和季戊四醇酯化,加入乳化剂进行均质乳化制成马来松香改性树脂水溶液。2)申请专利号201010125141.8,发明名称,一种牛奶蛋白基天然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使用了一定量的松香甘油脂,制备方法是将牛奶蛋白、食品级紫胶加入食品级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至85~110℃溶解后得到被膜剂水相液;将食用植物油、松香甘油脂加热搅拌混合后得到被膜剂油相液。将油相液缓慢加入水相罐,保持温度80~120℃,机械乳化,加入蔗糖及维生素C,搅拌混合、加食用乙醇调节浓度,过滤,即得到牛奶蛋白基保鲜被膜剂。以上两个专利中,均没有涉及松香酯化物的制备方法,而且需要先将松香酯乳化然后才能使用,但是,松香季戊四醇酯和松香甘油酯乳化难度较大,该工艺的引入不仅大大增加了产品成本,且生成的乳化产品稳定性较差,缩短了保鲜剂产品的保质期。3)申请专利号,97101646.1,发明名称,果蔬保鲜剂及其生产方法,使用30%左右的经改性的天然松香,将其溶于乙醇,然后与蜂蜡乳化混合后制成生物膜基质。但是松香的成膜性和光亮度均不及松香酯类产品,使用后果蔬光泽持久性差。4)申请专利号,201410114124.2,发明名称,一种松香基果蔬保鲜被膜剂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松香与马来酸的D-A加成反应,和与多元醇的适度酯化反应得到松香酯产品,该被膜剂光泽及耐候性较好,但由于该产品分子较小,膜剂稳定性欠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果蔬保鲜剂用水性松香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产品分子量较高,成膜性能好,色泽光亮持久性,且符合食品添加剂安全要求。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未经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1133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