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地形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1611095039.1 | 申请日: | 2012-0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891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科里·A·温普夫海默;杰里米·J·乌特克;马修·M·克维安;杰夫·S·勒沃尔;杰米·D·奥姆达尔;蒂莫西·S·威索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2D21/18;B60K17/34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潘炜,杨颖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形 车辆 | ||
1.一种全地形车辆(2、702),包括:
框架(10、710),所述框架(10、710)具有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50、52;780、782)和横向延伸跨越所述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的前部的前框架部;
由所述框架支撑的座椅(20、720);
支撑所述框架的前轮(12、712)和后轮(14、714);
动力传动系(20、720),所述动力传动系(20、720)由所述框架支撑并驱动地联接至所述前轮和后轮;以及
具有内端和外端的前下对准臂(280、812),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部延伸超出所述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以限定第一安装延伸部(202),并且所述内端联接至所述第一安装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由所述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支撑的安装板(70),并且所述安装板(70)具有横向地延伸超出所述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以限定第二安装延伸部的部分(214),所述前下对准臂的所述内端枢转地联接在所述第一安装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安装延伸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由动力传动系驱动并且联接至所述前轮的前差速器(330、814)。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差速器由所述安装板支撑。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从所述前差速器延伸至所述轮的支柱轴(338、8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柱轴相对于所述轮向前成角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还包括具有减振器部(292、824)和轮毂部(294、826)的前支柱(290、810),所述前支柱在所述前支柱的下端处联接至所述前下对准臂并且在所述前支柱的上端处联接至所述框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还在于包括,定位在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前方并且转向地联接至所述前支柱的转向机构(310、81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前支架(72),其中所述转向机构联接至所述前支架的内表面并且所述前支架的外表面联接有绞盘(600)。
10.根据权利要求7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绕枢转轴线枢转,并且所述转向机构通过转向臂联接至所述前支柱,所述转向臂在位于所述枢转轴线前方的位置处联接至所述前支柱。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柱的所述轮毂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前支柱的所述减振器部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还包括前包围件(500、740)以及联接至所述转向机构以致动所述转向机构的转向柱(322、820),且所述转向柱延伸至所述前包围件的前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向前延伸至靠近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的位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延伸在所述前差速器之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轴向中心线与所述后轮的轴向中心线之间的轮距在60英寸至65英寸(152.4cm至165.1cm)的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距为62英寸(157.5cm)。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包围件包括位于所述座椅的前方的底板部(510、748)。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框架部是联接至所述大体上纵向延伸的框架构件的自由端的凹槽部(200),其中所述凹槽部的前部面面向前方并且大体上竖直地定向。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全地形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还包括框架管(220),所述框架管(220)联接至所述凹槽部的所述前部面并且向前且向上延伸以限定所述框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503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