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90624.2 | 申请日: | 201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30192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肖刚;周鑫;刘焕磊;陈金利;杨天锋;倪明江;骆仲泱;程乐鸣;高翔;岑可法;方梦祥;周劲松;施正伦;王勤辉;王树荣;余春江;王涛;郑成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C7/08 | 分类号: | F02C7/08;F02C6/14;F02C6/00;F24S60/10;F24S10/70;F28D20/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立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1 | 代理人: | 毛立群;杨楷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高温 集热储热 燃气轮机 发电 装置 | ||
1.一种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包括:燃烧室(12)、太阳能集热器(7)和三通阀A(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化学储热罐(8)和三通阀B(10);
所述化学储热罐(8)具有高温侧和低温侧;
所述三通阀A(4)的一出口连接太阳能集热器压缩空气进口(14),另一出口连接所述三通阀B(10)的进口,所述三通阀B(10)的一个出口连接所述化学储热罐(8)的低温侧,另一个出口连接所述燃烧室(12)的进口;
太阳能集热器压缩空气出口(19)连接所述化学储热罐(8)的高温侧和所述燃烧室(12)的进口,所述化学储热罐(8)的低温侧也连接所述燃烧室(12)的进口;
当太阳能充足时,空气经三通阀A(4)进入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加热并提高温度,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出来的空气一部分进入化学储热罐(8),从高温侧至低温侧依次经过各层化学储热物质,另一部分进入所述燃烧室(12)辅助燃烧;
当太阳能不足时,空气经三通阀A(4)和三通阀B(10)进入所述化学储热罐(8),从低温侧至高温侧依次经过各层化学储热物质,被化学储热罐(8)释放的热量加热,再进入所述燃烧室(12)辅助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中布置着空气集热管(16),所述空气集热管(16)的四周填充有集热器化学储热物质(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气集热管(16)的下部填充有集热器化学储热物质(18);所述空气集热管(16)在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中呈螺旋状分布;
或者,所述空气集热管(16)由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的中心向外侧辐射分布;
或者,所述空气集热管(16)沿着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的圆周方向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透平机(2)和回热器(3),所述回热器(3)内设置有热流体侧和冷流体侧;
所述燃烧室(12)的出口连接所述透平机(2)的进口,所述透平机(2)的出口连接回热器(3)的热流体侧进口;
所述冷流体侧的出口与所述三通阀A(4)的进口相连;
透平机(2)排出的尾气进入所述热流体侧,用于加热位于所述冷流体侧的空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余热利用装置(5),所述余热利用装置(5)与所述回热器(3)的热流体侧的出口相连接;
所述透平机(2)的尾气通过所述热流体侧后进入所述余热利用装置(5),进一步回收热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风管道和引风机(6);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为敞口布置;
所述引风管道与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连接,并连接到余热利用装置(5)的进口,所述引风机(6)布置于余热利用装置(5)的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气机(1)和发电机(13),所述压气机(1)的出口连接所述冷流体侧的进口,用于向所述冷流体侧输入压缩空气;
所述发电机(13)与压气机(1)相连接,所述压气机(1)和透平机(2)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节流阀(11);
所述太阳能集热器(7)通过所述节流阀(11)连接所述燃烧室(12)的进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储热罐(8)内设置有至少两种化学储热物质,所述化学储热物质的反应平衡温度从所述化学储热罐(8)的高温侧到低温侧依次降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太阳能高温集热储热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学储热物质从所述高温侧向着所述低温侧的方向形成多个化学储热层(9),且层与层之间间隔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9062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超声速凸形转圆形内收缩进气道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燃油加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