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蒸汽流量估算系统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35534.3 | 申请日: | 2016-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12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M·卡塞迪;D·W·伯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06 | 分类号: | F02D1/06;F02D13/02;F02D41/30 |
代理公司: |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安文森 |
地址: | 美国密***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蒸汽 净化阀 进气系统 发动机 汽缸 第一位置 燃料蒸汽罐 第二位置 控制模块 控制系统 延迟周期 流量流 燃料箱 捕获 净化 | ||
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包括捕获来自车辆的燃料箱的燃料蒸汽的燃料蒸汽罐。净化阀在打开时允许燃料蒸汽流量在第一位置处流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并且在关闭时防止燃料蒸汽流量流至发动机的进气系统。一种净化控制模块控制净化阀的打开并且基于以下项确定流入该发动机的汽缸的燃料蒸汽流量:(i)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压力、(ii)净化阀与进气系统之间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压力,和(iii)净化阀的打开与燃料蒸汽到达发动机的汽缸之间的至少一个延迟周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且更具体地涉及燃料蒸汽控制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提供的背景描述是为了一般地呈现本发明的上下文。当前署名的发明人的工作就其在该背景部分所描述的以及在提交时可以不另外被作为是现有技术的多个方面的描述而言既不明确地也不隐含地被认可为是本发明的现有技术。
内燃机燃烧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物以产生转矩。燃料可以是液体燃料和蒸汽燃料的组合。燃料系统将液体燃料和蒸汽燃料供应至发动机。燃料喷射器向发动机提供从燃料箱吸出的液体燃料。蒸汽净化系统向发动机提供从蒸汽罐吸出的燃料蒸汽。
液体燃料被存储在燃料箱内。在一些情况下,液体燃料可蒸发并且形成燃料蒸汽。蒸汽罐捕获并存储燃料蒸汽。净化系统包括净化阀。发动机的运行导致发动机的进气歧管内形成真空(相对于大气压为低压)。进气歧管内的真空和净化阀的选择性致动使得燃料蒸汽被吸入到进气歧管中并且净化来自蒸汽罐的燃料蒸汽。
发明内容
在一种特征中,描述了一种车辆的控制系统。燃料蒸汽罐捕获来自车辆的燃料箱的燃料蒸汽。净化阀在打开时允许燃料蒸汽流量在第一位置处流入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并且在关闭时防止燃料蒸汽流量流至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净化控制模块控制净化阀的打开并且基于以下项确定流入发动机的汽缸的燃料蒸汽流量:(i)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压力、(ii)净化阀与进气系统之间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压力,和(iii)净化阀的打开与燃料蒸汽到达发动机的汽缸之间的至少一个延迟周期。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进气系统的增压装置接收来自空气过滤器的空气并且将空气泵送至车辆的发动机中。第一位置介于空气过滤器与增压装置之间。电泵将来自燃料蒸汽罐的燃料蒸汽泵送至净化阀。第二位置介于净化阀与电泵之间。第一压力传感器测量空气过滤器与增压装置之间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压力。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第二压力传感器测量电泵与净化阀之间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压力。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基于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压力,净化控制模块控制(i)净化阀的开度和(ii)电泵的速度中的至少一项。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净化控制模块:基于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压力、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压力和净化阀的目标开度来确定在第一位置处流入进气系统的燃料蒸汽流量;以及依据在第一位置处流入进气系统的燃料蒸汽流量的多个值和至少一个延迟周期确定流入汽缸的燃料蒸汽流量。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净化控制模块:基于第一压力与第二压力之间的差确定整个净化阀的压力差;以及基于压力差和净化阀的目标开度确定在第一位置处流入进气系统的燃料蒸汽流量。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至少一个延迟周期包括:净化阀打开与将开始发生燃料蒸汽流量流入汽缸之间的第一延迟周期;以及净化阀打开与流入汽缸的燃料蒸汽流量达到稳定状态之间的第二延迟周期。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第一延迟周期是燃烧事件的第一预定数量且第二延迟周期是燃烧事件的第二预定数量。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节流控制模块基于流入发动机的汽缸的燃料蒸汽流量和目标空气/燃料混合物来选择性地调整发动机的进气系统的节流阀的开度。
在进一步的特征中,燃料控制模块基于流入发动机的汽缸的燃料蒸汽流量和目标空气/燃料混合物来控制发动机的汽缸的液体燃料喷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355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