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车辆增压器的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1020502.6 | 申请日: | 2016-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879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柳诚垠;赵孝相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2D23/00 | 分类号: | F02D23/00;F02D17/02;F02D41/00;F02B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岳磊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 车辆 增压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车辆增压器的方法包括:在第一确定步骤处确定发动机是否以气缸停缸(CDA)模式运行;在第二确定步骤处计算涡轮增压器的目标增压压力与由涡轮增压器增加的进气的当前增压压力之间的差值,并且确定的差值是否等于或大于参考差值;在第三确定步骤处基于发动机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增压器是否被允许运行;在第四确定步骤处确定增压器的目标rpm,并且确定目标rpm是否等于或大于参考rpm;以及在运行步骤处运行增压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增压器(supercharger),更具体地,涉及对流入发动机的进气的压力进行增压的电动增压器。
背景技术
通常,气缸停缸(CDA:cylinder de-activation)技术被应用于车辆发动机,以提高其燃料效率。当发动机以CDA模式运行时,向设置在发动机中的一些气缸中的燃料喷射停止,因此,仅剩余的气缸用于运行发动机。
CDA技术在车辆的轻负载运行(如高速行驶)等期间使用。因此,与发动机的正常运行状况相比,在CDA模式中,燃料消耗降低,使得燃料效率增加。然而,废气的量或压力降低,使得有可能对涡轮增压器(turbocharger)的驱动条件或对通过废气再循环(EGR)系统的再循环废气量等产生影响。因此,正常情况下,即使发动机以CDA模式运行,通过涡轮增压器等来提高进气压力也是重要的。
前述并不仅仅旨在帮助理解本公开的背景技术,并且并不旨在意指本发明落入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相关领域的范围内。
发明内容
已经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做出本公开,并且本公开旨在提出一种控制车辆增压器的方法和系统,即使发动机以CDA模式运行,该方法也能用涡轮增压器来有效增加进气压力,从而有效地防止再循环废气量减少。
根据本公开中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控制车辆增压器的方法包括:由控制器在第一确定步骤处确定发动机是否以气缸停缸(CDA)模式运行;当发动机以CDA模式运行时,由控制器在第二确定步骤处计算基于车辆的当前运行状态的涡轮增压器(turbocharger)的目标增压压力与由涡轮增压器增加的进气的当前增压压力之间的差值,并且确定差值是否等于或大于参考差值;当差值等于或大于参考差值时,由控制器在第三确定步骤处基于发动机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增压器是否被允许运行;当确定增压器被允许运行时,由控制器在第四确定步骤处确定增压器的目标rpm,并且确定目标rpm是否等于或大于参考rpm;以及当目标rpm等于或大于参考rpm时,基于目标rpm运行增压器。
在第二确定步骤中,控制器可基于期望发动机rpm和期望进气量确定目标增压压力。
在第三确定步骤中,控制器可通过使用增压器的当前进气量和限制rpm基于发动机的当前运行状态来确定增压器是否被允许运行。
在第四确定步骤中,控制器可基于增压器的进气压力和当前进气量以及目标增压压力与由涡轮增压器增加的进气的当前增压压力之间的差值确定增压器的所述目标rpm。
在第一确定步骤后,该方法可包括当发动机以CDA模式运行时,由控制器从设定值增加废气再循环(EGR)阀的开度。
根据本公开中的另一实施例,一种控制车辆增压器的系统包括:涡轮增压器,其设置在发动机的进气流动管线上并且增加流入发动机的进气的压力;增压器,其在涡轮增压器的下游的位置处设置在进气流动管线上并且作为选项增加流入发动机的进气的压力;以及控制器,其确定发动机是否以气缸停缸(CDA)模式运行;当发动机以CDA模式运行时计算基于车辆的当前运行状态的涡轮增压器的目标增压压力与由涡轮增压器增加的进气的当前增压压力之间的差值,并且确定差值是否等于或大于参考差值;当差值等于或大于参考差值时,基于发动机的当前运行状态确定增压器是否被允许运行;当确定增压器被允许运行时,确定增压器的目标rpm,并且确定目标rpm是否等于或大于参考rpm;以及当目标rpm等于或大于参考rpm时,基于目标rpm运行增压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10205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