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纳米材料实验的真空互联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96892.4 | 申请日: | 2016-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618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23 |
发明(设计)人: | 杨辉;徐科;张宝顺;丁孙安;张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0 | 代理人: | 钟子敏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纳米 材料 实验 真空 联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纳米材料实验的真空互联系统及方法。该真空互联系统包括材料生长平台、器件工艺平台、测试分析平台和互联平台,其中,所述互联平台包括管道设备、中续设备、传输设备、真空获得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和控制设备;所述材料生长平台和器件工艺平台用于器件的加工,所述测试分析平台用于材料的生长和性质的测量与分析,所述材料生长平台、器件工艺平台和测试分析平台通过所述互联平台互相连接。本发明能够使材料的生长、测试和加工等工序均在真空环境中进行,为材料研究和器件研发提供好的真空环境,建立真空环境下从材料、器件、封装到测试的综合研究设施,提供多种极端条件下材料、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研究平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空互联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纳米材料实验的真空互联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技术应用产业是随着技术发展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纳米技术应用涉及纳米材料的生长、加工、测试等工艺步骤;纳米材料的生长、加工、测试等工艺步骤需要较好的真空环境;目前,通常将纳米材料在真空环境的材料生长平台上生成后,取出在放入到真空环境的器件工艺平台或测试分析平台上进行材料加工或测试,但这种方式需要将真空环境中生长的材料取出到非真空环境,之后再放入真空环境,由于材料生长平台、器件工艺平台和测试分析平台之间是非真空环境,较难保证材料在各个平台之间转移时收到外界环境的影响,且材料生长平台、器件工艺平台和测试分析平台的独立的实验平台,各个平台之间的真空度存在差异,且单一的实验平台很难达到较高的真空度,实验超真空的材料实验环境。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纳米材料实验的真空互联系统及方法,能够使材料的生长、测试和加工等工序均在真空环境中进行,提供超高真空环境下材料、结构和性能关系的科学研究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用于纳米材料实验的真空互联系统,该真空互联系统包括:
材料生长平台、器件工艺平台、测试分析平台和互联平台;其中,所述材料生长平台和器件工艺平台用于器件的加工,所述测试分析平台用于材料的生长和性质的测量与分析,所述材料生长平台、器件工艺平台和测试分析平台通过所述互联平台互相连接。
其中,所述互联平台包括管道设备、中续设备、传输设备、真空获得设备、输入输出设备和控制设备;所述管道设备通过所述中续设备进行连接;所述传输设备驱动所述管道设备中的物体移动;所述真空获得设备和所述管道设备连接,用于向所述管道设备提供真空环境;所述输入输出设备设置在所述互联平台与其他平台的连接处,用于材料在所述互联平台和其他平台之间的输入输出;所述控制设备与所述中续设备、传输设备、真空获得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连接,用于对所述中续设备、传输设备、真空获得设备以及输入输出设备进行运行控制。
其中,所述中续设备包括开关闭合装置、腔体和控制装置;所述管道设备包括材料输入输出管道、真空过渡调节管道、材料传输管道和存储功能管道;
所述腔体包括具有至少两个接口的中转过渡腔体和交接互通腔体;
所述材料输入输出管道、真空过渡调节管道以及材料传输管道依次通过开关闭合装置连接,所述存储功能管道通过开关闭合装置连接所述材料传输管道的侧壁,相邻的所述材料传输管道之间通过所述中转过渡腔体或所述交接互通腔体连接,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开关闭合装置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闭合装置的打开或关闭。
其中,所述传输设备包括传输带动装置、传输轨道、非接触驱动装置和装载卸载装置;
所述传输设备设置在所述管道设备中具体为:
所述传输带动装置和非接触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设备的外围,所述传输轨道和所述装载卸载装置设置在所述管道设备内部,所述装载卸载装置放置在所述传输轨道上;所述非接触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传输带动装置移动或所述装载卸载装置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968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深度处理腈纶废水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品检测用样品预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