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乘客气囊开关在审
申请号: | 201610974217.1 | 申请日: | 2016-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31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泳璿;萧仁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00 | 分类号: | B60R21/00;B60R21/015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31259 | 代理人: | 脱颖 |
地址: | 中国香***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乘客 气囊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车辆安全系统,特别的涉及车辆的自动气囊展开系统。
背景技术
尽管气囊系统经常可以挽救成人的生命,但其可能对小孩或婴儿造成严重的伤害或甚至死亡。当带着小孩或婴儿行驶时,驾驶员可能想要打开或关闭乘客座椅气囊。由于许多原因,手动气囊系统有问题。例如,驾驶员可能不了解如何打开或关闭气囊系统。此外,当移走小孩时,驾驶员可能忘记重新启动气囊系统,这可能造成坐在乘客座椅上的成年人死亡。
传统的自动气囊展开系统已经严重依赖于压力传感器来确定是否应对乘客座椅启动气囊。然而,这些系统并不可靠,并且内在上并不安全,因为驾驶员可能将额外的对象与孩子一起放在乘客座椅上。额外的重量可能足够启动这些传统的自动气囊系统中的乘客座椅气囊,而可能在发生事故时对乘客座椅上的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或甚至死亡。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伴随当前技术的这些和其他问题。具体而言,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气囊展开装置,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气囊展开设备,包括:
气囊展开装置,所述气囊展开装置被配置成在碰撞事件中使气囊展开;
传感器装置,所述传感器装置被配置成检测位于车辆座椅上的对象;
热电传感器,所述热电传感器置于车辆座椅上方的车辆内顶上,其中所述热电传感器被配置成通过由对象发射的红外线确定所述热电传感器与所述对象的顶部之间的距离来检测与位于车辆座椅上的对象有关的高度信息;以及
处理器装置,所述处理器装置被配置以当从所述热电传感器确定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对象的高度在高度阈值以上时启动所述气囊展开装置。
根据前文所述的气囊展开设备,其中所述传感器装置是压力传感器。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启动和停用车辆内的气囊展开装置的方法,包括:
检测位于车辆座椅上的对象;
启动置于所述车辆座椅上方的车辆内顶上的热电传感器,其中所述热电传感器被配置成通过由对象发射的红外线确定所述热电传感器与所述对象的顶部之间的距离来检测与位于车辆座椅上的对象有关的高度信息;
从所述热电传感器接收信息,所述信息与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对象的高度是否在高度阈值以上有关;
以及
至少部分基于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对象的高度是否在高度阈值以上来向所述气囊展开装置提供启动指令。
根据前文所述的方法,其中向所述气囊展开装置提供启动指令包括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
当确定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对象的高度在高度阈值以上时,启动所述气囊展开装置;以及
当确定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对象的高度不在所述高度阈值以上时,停用所述气囊展开装置。
根据前文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对象正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时使用重量传感器检测所述对象。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车辆气囊系统,包括:
车辆座椅,所述车辆座椅配备有一个或更多个重量传感器;
气囊展开装置,所述气囊展开装置被配置以使气囊展开至所述车辆座椅;
热电传感器,所述热电传感器被置于所述车辆座椅上方的车辆内顶上,其中所述热电传感器被配置成通过由对象发射的红外线确定所述热电传感器与所述对象的顶部之间的距离来检测与位于车辆座椅上的对象有关的高度信息;
处理器装置;以及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包括指令,当被所述处理器装置执行时,所述指令致使所述车辆气囊系统至少:
从所述热电传感器接收信息,所述信息与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对象的高度是否在高度阈值以上有关;
以及
至少部分基于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对象的高度是否在高度阈值以上来向所述气囊展开装置提供启动指令。
根前文所述的车辆气囊系统,其中所述指令进一步致使所述车辆气囊系统访问与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人相关的用户简介,所述用户简介包括与位于所述车辆座椅上的所述人相关的数据。
根前文所述的车辆气囊系统,其中所述用户简介与一项或更多项配置设置相关联,其中给所述气囊展开装置的所述指令是至少部分基于所述一项或更多项配置设置来提供的。
根前文所述的车辆气囊系统,其中所述一项或更多项配置设置包括与年龄或医疗状况中的至少一者相关的数据。
本发明的目的之四是提供另一种气囊展开设备,包括:
气囊展开装置,所述气囊展开装置被配置成在碰撞事故中使气囊展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昶洧新能源汽车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742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