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羟基特戊醛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新戊二醇制备方面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953210.1 | 申请日: | 2016-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0175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董龙跃;袁帅;刘振峰;王中华;黄少峰;王宇昂;吕艳红;鲍元野;黎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29/141 | 分类号: | C07C29/141;C07C31/20;C07C45/50;C07C47/1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羟基 特戊醛 制备 方法 及其 新戊二醇 方面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羟基特戊醛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新戊二醇制备方面的应用。本发明采用环氧化合物的氢甲酰化方法来制备羟基特戊醛,该方法原子经济性好,原料成本低廉,无废水产生,并且具有较高的收率。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羟基特戊醛在新戊二醇制备方面的应用,该应用方法规避了目前常规方法的弊端,反应体系简单,工业应用前景优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羟基特戊醛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新戊二醇制备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羟基特戊醛(俗名也称羟基新戊醛,IUPAC命名为2,2-二甲基-3-羟基丙醛,2,2-dimethyl-3-hydroxypropanal,简称HPA),其结构为是合成2,2-二甲基-1,3-丙二醇的中间产物。
缩合法制备HPA是目前通行的生产工艺:在无机碱或有机叔胺的催化下,甲醛和异丁醛进行缩合反应得到HPA。目前工业上通常采用甲醛水溶液和异丁醛为原料,以烧碱或三乙胺为催化剂合成HPA。使用浓度为30~40wt.%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为催化剂时,缩合收率为80~85%;使用三乙胺为催化剂时,缩合收率可超过90%,但催化剂用量大。
US5146012A使用5~10wt.%三乙胺,并需要分离装置回收利用,而且反应温度偏高导致原料发生歧化反应的程度偏高,而后续工序中反应生成的有机酸和三乙胺会形成的盐类,难以分离,造成了三乙胺的额外消耗。
因此找到高效的途径应用于制备羟基特戊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使制备工艺简化,提高原料的转化率和产品的选择性,规避催化剂用量大,分离回收困难、反应温度偏高等缺点。
2,2-二甲基-1,3-丙二醇(俗名为新戊二醇,Neopentyl glycol,简称NPG,其结构为),是一种重要的化学中间体。其主要用于生产不饱和树脂、聚酯粉末涂料、无油醇酸树脂、聚氨酯泡沫塑料、弹性体的增塑剂、合成增塑剂、表面活性剂、绝缘材料、印刷油墨、阻聚剂、合成航空润滑油油品添加剂等,并在医药行业也有所应用。同时,NPG还是优良的溶剂,可用于芳烃和环烷基碳氢化合物的选择分离。
目前NPG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均以HPA为原料,主要分为歧化法和加氢法两种制备路线。
歧化法是指将HPA在强碱性条件下,与甲醛发生卡尼扎罗歧化反应,HPA被甲醛还原生成NPG,而甲醛则被氧化成甲酸,经液碱中和成甲酸钠。在歧化法工艺中,歧化工序的收率为88~90%,工艺总收率最好为74%。歧化法以甲醛作还原剂,消耗较多甲醛和液碱,原料单耗大;使用强碱催化剂,难于回收,生成液还需要中和分离,容易腐蚀设备;副产大量低价值的甲酸钠及约三倍于产品质量的生产废水,且产品中微量的甲酸钠对产品的质量有很大影响;反应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因此在国外,歧化法已逐渐被加氢法取代;国内早期NPG装置以歧化法为主,早期成立的巴斯夫吉化新戊二醇有限公司及近年来新建NPG装置的公司,均改用加氢法生产NPG。
加氢法是在催化剂催化下,使HPA和氢气反应制备NPG。出于工业化成本考虑,加氢法所使用HPA为异丁醛、甲醛的缩合反应液除去甲醛、异丁醛、催化剂和水的HPA粗品。甲醛和异丁醛在缩合催化剂作用下不可避免的会有大量副产物生成,主要为新戊二醇缩醛类化合物和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单酯,其中缩醛类化合物主要是新戊二醇缩甲醛和新戊二醇缩羟基特戊醛。HPA粗品中的此类副产物较为稳定,不容易分解,容易带来加氢不彻底、分离困难、降低产品收率及品质等问题;若是以纯品HPA再加氢制备NPG,又会增加HPA粗品提纯的成本,并且由于HPA提纯过程的副反应导致副产品含量进一步增加,降低最终NPG收率。
US4855515中采用氧化锰促进的氧化铜/亚铬酸铜催化剂,但催化活性低,加氢温度在160~170℃,导致有5%左右的HPA分解,并且还有3%以上的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酯不能加氢转化为NPG,选择性低。
CN200910201434.7采用铜系加氢催化剂制备NPG,但是其无法将缩醛及未反应物料异丁醛分离,而采用结晶萃取法,萃取分离效率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9532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