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1390.6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584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贾慧珏;钟焕姿;宋晓蕾;王子榕;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N15/11 |
代理公司: | 深圳鼎合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81 | 代理人: | 彭家恩;彭愿洁 |
地址: | 518083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子宫 内膜 异位症 检测 生物 标志 组合 及其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或患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及应用。本申请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包括二十四条核酸中的至少一条,二十四条核酸分别为Seq ID No.1至Seq ID No.24所示序列,或分别为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4所示序列有97%以上相似性的序列。本申请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能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或风险评估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并且,本申请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具有高灵敏性、高特异性的优点,重复性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以生殖道样品作为生物标志物检测样本具有取材方便、操作步骤简单和可连续体外检测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生物标志物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或患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育龄妇女的多发病,引发多种临床症状。近年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已达10%-15%,占妇科手术的30%以上。子宫内膜异位症所引起的痛经、下腹痛和不孕严重影响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其病变广泛、形态多样,极具侵袭和复发性,对脏器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与恶性肿瘤相当,故有“良性癌”之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与疾病程度不成正比,因此缺乏有效的临床诊断方法。
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尽管目前有部分应用于临床的标志物,如癌胚抗原125(CA125)、胎盘蛋白14(PP14)、子宫内膜抗体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它们对于临床诊断和跟踪复发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仍缺乏特异性。
因此,寻找敏感、特异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标志物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的生物标志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的一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生物标志物组合包括二十四条核酸中的至少一条,二十四条核酸分别为Seq ID No.1至Seq ID No.24所示序列,或者分别为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4所示序列具有97%以上相似性的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二十四条核酸是经过研究得出的,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联的核酸序列,其中每条核酸序列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有关联性,因此,在不考虑判断准确性的情况下或者对此要求较低的情况下,可以单独或者组合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或者患病风险评估。但是,本申请的一种优选方案中,不仅二十四条核酸一起使用,而且,还将二十四条核酸按照特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分成多个标志物组,各个标志物组一起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或者患病风险评估,这将在后面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详细描述。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二十四条核酸是根据97%以上相似性进行聚类分析,然后从每个分类单元(缩写OTU)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序列作为种子序列,其中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关联性的二十四个种子序列,即组成本申请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因此,本申请的生物标志物组合中,二十四条核酸不仅限于Seq ID No.1至Seq ID No.24所示序列,还可以是与Seq ID No.1至Seq ID No.24所示序列具有97%以上相似性的序列。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本申请的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或患病风险评估的生物标志物组合,并不是直接根据检测生物标志物组合的有或者无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检测或患病风险评估的,而是,在检测到生物标志物组合后,通过分析其相对丰度,并将相对丰度带入随机森林模型进行判断,根据随机森林模型输出的概率判断待测对象是否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评估待测对象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风险,这将在后面的技术方案中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未经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13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