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粒操控方法、生物打印方法和生物构建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2794.9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418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雅雅;温学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24 | 分类号: | C12Q1/24;C12M1/2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艾春慧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粒 操控 方法 生物 打印 构建 | ||
本发明涉及微粒操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粒操控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粒操控方法,依次包括步骤a:使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形成液膜;和步骤b:利用吸取部件吸取微粒,使微粒被保持在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并与液膜接触。相对于现有的微粒操控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微粒操控方法,通过预先在吸取部件下端部形成液膜,并将微粒保持在吸取部件下端部与液膜接触的位置,可以有效减少对微粒的损伤,这有助于微粒保持预设的形态和/或良好的生物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粒操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粒操控方法、生物打印方法和生物构建体。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移液枪、滴液管和注射器等移液器来操控微粒,使用时根据微粒的大小选择合适体积的移液枪、合适针头口径的滴液管或注射器等,通过手动操作这些移液器,依靠移液器吸液时产生的负压,将微粒吸至对应移液器的管腔中,实现对微粒的捕捉,移位后再依靠移液器放液时产生的正压将微粒放置于设定放置位置,实现对微粒的放置。
然而,这种现有的微粒操控方法,由于其需要将微粒吸入移液器的管腔中,因此,容易造成对微粒的损伤,例如使得微粒无法保持预设形态,再例如,对于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粒,还会因管腔内壁的摩擦发生损伤,造成细胞损伤或死亡,影响这些微粒的生物活性,以致于影响这些微粒实现相应的生物功能,最终影响其所形成的生物构建体的生物学功能。而且,这种现有的微粒操控方法完全依靠移液器的负压实现对微粒的吸取,需要施加较大的吸取力,这一方面会提高对吸取技术的要求,增加吸取难度,降低操控成功率,另一方面,较大的吸取力也会进一步加剧对微粒的损伤;并且,单纯依靠负压实现对微粒的吸取,吸取可控性较差,经常出现某一次吸取多个微粒,另一次却无法吸到微粒的情况,难以保证每次吸取的一致性,这也对后续的移位和/或放置等操控步骤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需要说明的是,此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为了方便理解,不应理解成承认或者暗示这些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现有的微粒操控方法,容易造成对微粒的损伤。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微粒操控方法,其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使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形成液膜;和
步骤b:利用下端部形成液膜的吸取部件吸取微粒,使微粒被保持在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并与液膜接触。
可选地,在步骤a中,通过利用吸取部件预先吸取液体来使吸取部件的下端部形成液膜。
可选地,在步骤a中,吸取部件预先吸取的液体为浸没微粒的液体。
可选地,在步骤b中,利用吸取部件将微粒吸至吸取部件的下端部之后,停止吸取动作,使微粒在负压及液膜的张力的作用下被保持在吸取部件的下端部。
可选地,在步骤b中,利用一个或至少两个下端部形成液膜的吸取部件吸取微粒,每个吸取部件只吸取单个微粒。
可选地,微粒操控方法还包括设置于步骤b之后的步骤c:将吸取部件移动至微粒的设定放置位置的上方,并利用吸取部件驱动微粒脱离吸取部件的下端部而被放置在设定放置位置。
可选地,在步骤c中,向下移动吸取部件,使微粒直接与设定放置位置接触,使微粒在与设定放置位置之间的粘附力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吸取部件下端部,而被放置在设定放置位置。
可选地,在步骤c中,利用吸取部件对微粒进行喷射,使微粒在正压及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脱离吸取部件的下端部,而被放置在设定放置位置。
可选地,吸取部件将微粒放置在设定放置位置时,吸取部件中仍剩余有部分预先吸取的液体。
可选地,微粒操控方法还包括设置于步骤c之后的步骤d:将吸取部件中剩余的预先吸取的液体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279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