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6712.8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51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于斌;刘会祥;何俊;李冀鹏;张文海;赵守军;赵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马全亮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尼 网络 两级 滑阀 组成 流量 控制 | ||
1.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导阀(2)、主阀(3)和阻尼网络,阻尼网络包括第一阻尼器(4)和固定阻尼孔(1);
导阀(2)的进油口通过一个固定阻尼孔(1)与主油路的高压进油口(8)连通,导阀(2)的出油口与主油路的低压出油口(11)连通;导阀(2)的负载供油口和负载回油口分别连通至主阀(3)的阀芯两侧;导阀(2)的阀芯一侧有压缩量可调的预压弹簧提供的弹簧力,另一侧有表征实际流量的反馈压力,弹簧力和反馈压力共同作用于导阀的阀芯,控制导阀阀芯运动和导阀的输出压力,进而对主阀阀芯的运动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对主阀输出流量的控制;在主阀阀芯的两侧,并联第一阻尼器(4),为主阀阀芯的运动提供一个动压阻尼,降低主阀阀芯运动的超调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阀的输出压力是指作用在主阀阀芯两侧的压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网络还包括第二阻尼器(5)、第三阻尼器(6)以及固定节流孔(7);
由负载(13)经负载回油口(10)流回恒流量控制阀的油液,通过固定节流孔(7)流出低压出油口(11),在固定节流孔(7)的前端,形成背压,表征了流经固定节流孔(7)的油液流量;
第二阻尼器(5)和第三阻尼器(6)串联,然后与固定节流孔(7)并联,实现分压,将第三阻尼器(6)前端的压力作为反馈压力,引到导阀(2)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阻尼孔(1)的直径为0.4mm~0.6mm。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第二阻尼器(5)的直径大于第三阻尼器(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阀(2)包括螺堵(14)、阀壳体(15)、限位块(16)、导阀套(17)、导阀芯(18)、顶针(19)、顶座(20)、垫套(21)、弹簧(22)、弹簧座(25)、调节螺套(24)、锁紧螺母(26)和螺套(23);
导阀套(17)位于阀壳体(15)内,螺堵(14)安装在导阀套(17)的一端,垫套(21)安装在导阀套(17)的另一端,螺套(23)安装在垫套(21)的外部,通过拧紧螺堵(14)和螺套(23)将导阀套(17)固定在阀壳体(15)上;导阀芯(18)安装在导阀套(17)内,其靠近螺堵(14)的一端安装限位块(16),用于对导阀芯(18)进行限位,其另一端通过垫套(21)实现限位;
在导阀芯(18)靠近垫套(21)的一端安装有顶针(19)、顶座(20)、弹簧(22)、弹簧座(25)和调节螺套(24),顶针(19)、顶座(20)以及弹簧座(25)配合,用于将弹簧(22)的弹簧力传递给导阀芯(18);调节螺套(24)与螺套(23)之间是螺纹连接,通过调整调节螺套(24),改变弹簧(22)的预压缩量,相应地改变预先设定的作用在导阀芯(18)上的弹簧力的大小,从而调整恒流量控制阀目标流量的设定值。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导阀套(17)上设置有三角形的节流窗口,用于降低零位附近的流量增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角形的节流窗口为等腰三角形,其顶角为40度,顶角朝向沿导阀套(17)的轴向,等腰三角形的高度不小于导阀芯(18)相对零位的最大位移量。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第一阻尼器(4)的直径为0.3mm~0.8mm。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尼网络与两级滑阀组成的恒流量控制阀,其特征在于:主阀(3)最大流量为60L/min,主阀阀芯直径为12.5mm;导阀(2)最大流量为1L/min,导阀芯(18)直径为6.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671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偏斜凿岩控制系统
- 下一篇:液压轴向柱塞泵电比例排量控制机构